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高碳钢简介 | 第9-11页 |
1.2 钢中磷含量的来源 | 第11-12页 |
1.3 磷对钢的影响 | 第1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9页 |
2.1 炼钢脱磷脱碳反应原理 | 第14-20页 |
2.1.1 脱磷原理 | 第14-16页 |
2.1.2 影响渣-金分配比的因素 | 第16-18页 |
2.1.3 脱碳原理 | 第18-20页 |
2.2 电炉炼钢工艺 | 第20-22页 |
2.2.1 电炉炼钢概述 | 第20-21页 |
2.2.2 电炉炼钢与转炉炼钢的区别 | 第21-22页 |
2.3 电炉炼钢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 第22-24页 |
2.3.1 国外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 | 第22-23页 |
2.3.2 国内电炉技术的发展与问题 | 第23-24页 |
2.4 脱磷渣系的组成 | 第24-27页 |
2.4.1 固定剂 | 第24-25页 |
2.4.2 氧化剂 | 第25-26页 |
2.4.3 助熔剂 | 第26-27页 |
2.5 脱磷研究现状 | 第27-38页 |
2.5.1 铁水预处理脱磷现状 | 第28-34页 |
2.5.2 单个转炉脱磷 | 第34-35页 |
2.5.3 电弧炉脱磷 | 第35-36页 |
2.5.4 高碳钢脱磷现状 | 第36-38页 |
2.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高碳钢去磷保碳热力学分析 | 第39-58页 |
3.1 CaO-MgO-FeO-SiO_2-P_2O_5五元渣系各组元作用浓度脱磷计算模型 | 第40-49页 |
3.1.1 CaO-MgO-FeO-SiO_2-P_2O_5五元渣系磷的分配比Lp | 第44-45页 |
3.1.2 各组分作用浓度与碱度、w(FeO)的关系 | 第45-46页 |
3.1.3 影响磷分配比的因素 | 第46-49页 |
3.2 分子-离子共存理论下碳和磷的选择性氧化 | 第49-57页 |
3.2.1 不同碱度碳磷的选择性氧化 | 第49-53页 |
3.2.2 不同w(FeO)碳磷的选择性氧化 | 第53-55页 |
3.2.3 不同w(P_2O_5)碳磷的选择性氧化 | 第55-57页 |
3.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高碳钢去磷保碳实验研究 | 第58-72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58页 |
4.2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9-61页 |
4.4 高碳钢去磷保碳预实验研究 | 第61-65页 |
4.4.1 实验方案 | 第61-62页 |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4.5 C为0.5%时脱磷优化实验研究 | 第65-68页 |
4.5.1 实验方案 | 第65-66页 |
4.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4.6 C为0.3%时脱磷优化实验研究 | 第68-71页 |
4.6.1 实验方案 | 第68-69页 |
4.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4.7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