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与实践:以外语学科博士生导师为例探索研究生指导之路
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9-23页 |
1.1.1 个人动机 | 第19-2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1.3 论文总体框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26-63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信念 | 第26-29页 |
2.2.1 信念的内涵 | 第26-27页 |
2.2.2 信念的系统结构 | 第27-29页 |
2.3 教师信念与外语教师信念 | 第29-35页 |
2.3.1 教师信念的内涵及维度 | 第29-31页 |
2.3.2 教师信念的形成发展及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2.3.3 外语教师信念的内涵及维度 | 第34-35页 |
2.4 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 | 第35-40页 |
2.4.1 教师信念与教师行为 | 第35-38页 |
2.4.2 反思、教师信念及行为改变 | 第38-40页 |
2.5 我国教师信念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2.5.1 现有研究的类别 | 第40页 |
2.5.2 现有研究的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2.6 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信念 | 第42-47页 |
2.6.1 指导的概念 | 第42-45页 |
2.6.2 指导信念相关文献 | 第45-47页 |
2.6.3 小结 | 第47页 |
2.7 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实践 | 第47-57页 |
2.7.1 指导实践的相关文献 | 第47-55页 |
2.7.2 小结 | 第55-57页 |
2.8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概念框架 | 第57-62页 |
2.8.1 重要概念界定 | 第57-58页 |
2.8.2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概念框架 | 第58-62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63-82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 第63-68页 |
3.2.1 研究范式的确定 | 第63-64页 |
3.2.2 个案研究的选择 | 第64-68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68-71页 |
3.3.1 抽样 | 第68-69页 |
3.3.2 研究对象概述 | 第69-71页 |
3.4 数据收集 | 第71-77页 |
3.4.1 访谈 | 第71-75页 |
3.4.2 田野观察 | 第75-76页 |
3.4.3 其他数据来源 | 第76-77页 |
3.5 数据分析 | 第77-79页 |
3.6 信度效度 | 第79-80页 |
3.7 研究伦理 | 第80-81页 |
3.8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信念:引领与升华 | 第82-110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人生信念:立志、笃行、恒心 | 第82-90页 |
4.2.1 读书筑梦年少立志 | 第83-84页 |
4.2.2 务实笃行矢志有成 | 第84-86页 |
4.2.3 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 第86-89页 |
4.2.4 小结 | 第89-90页 |
4.3 指导信念:参与、互动、促进 | 第90-108页 |
4.3.1 师生角色:指引、传承、契约 | 第91-98页 |
4.3.1.1 导学互动教学相长 | 第91-93页 |
4.3.1.2 传承师学薪火相传 | 第93-94页 |
4.3.1.3 不忘初心谨遵契约 | 第94-96页 |
4.3.1.4 小结 | 第96-98页 |
4.3.2 指导活动:管理、学习、学术 | 第98-102页 |
4.3.2.1 自主管理勤于汇报 | 第98-99页 |
4.3.2.2 学术训练夯实基础 | 第99-101页 |
4.3.2.3 主动学习战胜孤独 | 第101-102页 |
4.3.2.4 小结 | 第102页 |
4.3.3 指导内容:选题、方法、呈现 | 第102-108页 |
4.3.3.1 论文选题立足外语 | 第103-104页 |
4.3.3.2 研究方法合理创新 | 第104-106页 |
4.3.3.3 论文写作严谨规范 | 第106-108页 |
4.3.3.4 小结 | 第10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指导实践:和谐与冲突 | 第110-174页 |
5.1 引言 | 第110页 |
5.2 结果导向精益求精 | 第110-149页 |
5.2.1 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 第111-117页 |
5.2.2 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 第117-122页 |
5.2.3 学术研究团队研讨 | 第122-141页 |
5.2.4 写作实训持之以恒 | 第141-143页 |
5.2.5 师生同耕教学共研 | 第143-145页 |
5.2.6 文化同化博采众长 | 第145-147页 |
5.2.7 技术关注结合外研 | 第147-148页 |
5.2.8 小结 | 第148-149页 |
5.3 面对困惑反思总结 | 第149-160页 |
5.3.1 学术维度 | 第149-152页 |
5.3.1.1 研究选题贪大求全 | 第149-150页 |
5.3.1.2 研究方法缺乏透明 | 第150-151页 |
5.3.1.3 结果呈现逻辑不清 | 第151页 |
5.3.1.4 讨论环节缺乏呼应 | 第151-152页 |
5.3.2 管理维度 | 第152-160页 |
5.3.2.1 个体差异态度不一 | 第152-154页 |
5.3.2.2 学习习惯良莠不齐 | 第154-156页 |
5.3.2.3 写作信念意见分歧 | 第156-157页 |
5.3.2.4 时间管理不同预期 | 第157-158页 |
5.3.2.5 规定规律尽量两全 | 第158-160页 |
5.4 磨合调整包容共进 | 第160-173页 |
5.4.1 细化标准严格准入 | 第160-162页 |
5.4.2 结构管理积极监督 | 第162-168页 |
5.4.3 加强沟通情感支持 | 第168-171页 |
5.4.4 深化信任包容共进 | 第171-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174-199页 |
6.1 引言 | 第174页 |
6.2 指导信念的总体特征 | 第174-179页 |
6.3 指导实践的模式与学习组织的形式 | 第179-182页 |
6.4 指导信念与指导实践 | 第182-190页 |
6.4.1 关于指导活动的信念与指导实践 | 第182-185页 |
6.4.2 关于指导内容的信念与指导实践 | 第185-187页 |
6.4.3 关于师生关系的信念与指导实践 | 第187-190页 |
6.5 影响指导信念与实践的环境因素 | 第190-194页 |
6.6 反思与指导信念、实践的改变 | 第194-19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97-19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99-207页 |
7.1 主要发现 | 第199-202页 |
7.2 研究贡献 | 第202-203页 |
7.3 研究启示 | 第203-205页 |
7.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