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1.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第12-15页 |
1.1 哮喘发展简史 | 第12-13页 |
1.2 论哮有“宿根” | 第13-14页 |
1.3 哮喘发病的五脏相关 | 第14页 |
1.4 哮喘缓解期的特点 | 第14页 |
1.5 从肺脾论治小儿哮喘 | 第14-15页 |
2.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 | 第15-18页 |
2.1 哮喘发病的基本概况 | 第15-16页 |
2.2 炎细胞与哮喘 | 第16页 |
2.3 趋化因子与哮喘 | 第16-17页 |
2.4 以趋化因子为靶点的抗哮喘药物研究 | 第17-18页 |
3. “伏痰-炎症”假说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0-27页 |
1. 前期研究基础 | 第20页 |
2. 材料与用品 | 第20-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1-22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4.1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血清中CCL11水平的影响 | 第22-23页 |
4.2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血清中CCL20水平的影响 | 第23-25页 |
4.3 预防组与正常组、模型组中CCL11、CCL20水平的比较 | 第25-26页 |
4.4 固本防哮饮各剂量组与孟鲁司特钠CCL11、CCL20水平的比较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27-30页 |
1. 讨论 | 第27-28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28-30页 |
2.1 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2.2 展望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
1. 本论文为以下研究课题工作的组成部分 | 第36页 |
2. 缩略语表 | 第36-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