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精品游线景观改造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4-16页
        1.2.3 研究存在不足与展望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主要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森林公园游线景观设计理论探讨第21-29页
    2.1 相关定义及内涵第21-23页
        2.1.1 森林公园第21页
        2.1.2 森林游憩与森林旅游第21-22页
        2.1.3 森林景观资源与森林风景资源第22页
        2.1.4 游览线路第22页
        2.1.5 景观节点第22-23页
    2.2 森林公园与游线分类第23-24页
        2.2.1 森林公园分类第23页
        2.2.2 游线分类第23-24页
    2.3 森林公园游线设计要点第24-29页
        2.3.1 合理选线第24-25页
        2.3.2 分段组织第25-26页
        2.3.3 节奏控点第26-29页
3 案例研究第29-45页
    3.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第29-33页
        3.1.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第29-30页
        3.1.2 张家界森公园精品游线第30-31页
        3.1.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线特色第31-32页
        3.1.4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线带来的启示第32-33页
    3.2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第33-37页
        3.2.1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第33-34页
        3.2.2 少华山潜龙寺精品游线第34-36页
        3.2.3 少华山潜龙寺游线带来的启示第36-37页
    3.3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第37-40页
        3.3.1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第37-38页
        3.3.2 泰山精品游线第38-39页
        3.3.3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线带来的启示第39-40页
    3.4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第40-42页
        3.4.1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第40页
        3.4.2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线分段第40-41页
        3.4.3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带来的启示第41-42页
    3.5 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植物改造第42-45页
        3.5.1 唐寨山森林公园简介第42页
        3.5.2 唐寨山森林公园植被改造第42-44页
        3.5.3 唐寨山森林公园带来的启示第44-45页
4 黑麇峰精品游线景观改造设计第45-93页
    4.1 背景分析第45-54页
        4.1.1 自然地理概况第45-46页
        4.1.2 历史文化概况第46-48页
        4.1.3 《长沙市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回顾第48-52页
        4.1.4 精品游线概况第52-54页
    4.2 游线景观现状存在问题第54页
        4.2.1 缺乏景观节点第54页
        4.2.2 缺乏人文理念第54页
        4.2.3 缺乏人性关怀第54页
    4.3 改造设计原则第54-55页
        4.3.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4页
        4.3.2 以人为本原则第54-55页
        4.3.3 统一性原则第55页
        4.3.4 适应性原则第55页
        4.3.5 地方性和文化性原则第55页
    4.4 改造设计方法第55-57页
        4.4.1 加强“主题型”建设第55-56页
        4.4.2 营造“体验式”景观第56页
        4.4.3 满足“功能性”布局第56页
        4.4.4 打造“生态化”环境第56-57页
    4.5 改造设计理念第57-60页
        4.5.1 “绿野寻仙踪,道高不知处”——寻仙悟道第57-58页
        4.5.2 “水穷云起时,拈花笑红尘”——礼佛参禅第58-59页
        4.5.3 “真如幻境,善若清泉,美中翰藻”——天地人和第59-60页
    4.6 总体结构布局第60-61页
    4.7 分段改造设计第61-84页
        4.7.1 入口区段第62-66页
        4.7.2 寻仙悟道区段第66-72页
        4.7.3 天地人和区段第72-78页
        4.7.4 参禅礼佛区段第78-84页
    4.8 主要节点初步设计第84页
    4.9 道路改造设计第84页
    4.10 植被改造设计第84-89页
        4.10.1 植被现状问题第84-85页
        4.10.2 植物改造措施第85-89页
    4.11 游览服务设施第89-90页
    4.12 游线整体风格第90-9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93-95页
    5.1 结论第93-94页
    5.2 讨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图:黑麇峰国家森林公园精品游线主要节点初步设计第99-101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件第104-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观水体水和养分动态平衡模型研究
下一篇:三种石韦属植物的光照胁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