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3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一) 国外研究情况第9-10页
        (二) 国内研究情况第10-11页
    三、研究思路第11-13页
        (一) 研究目标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页
        (三)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第13-21页
    一、当前我国小额贷款行业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定位第13-15页
    二、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第15-17页
        (一) 管制理论第15页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5-16页
        (三) 政府公共治理理论第16-17页
    三、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第17-21页
        (一) 当前民生导向的金融政策的要求第17-18页
        (二) 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内在需求第18-21页
第三章 当前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政府扶助体系的不足第21-30页
    一、国内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历程第21-24页
        (一) 国内小额贷款行业发展趋势第21-22页
        (二) 江苏南京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现状第22-24页
    二、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内生性不足第24-27页
        (一) 资金规模受限,发展难以上升规模第24-25页
        (二) 贷款集中度高,偏离最初政策目标第25-26页
        (三) 风险控制不足,出现坏账比率升高第26页
        (四) 盈利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陷入瓶颈第26-27页
    三、政府扶助体系的缺陷第27-30页
        (一) 政策优惠后续乏力,各类税费负担较重第27页
        (二) 利率规定较为严格,公司盈利空间受限第27-28页
        (三) 法律地位并未明晰,影响政府有效监管第28页
        (四) 转制银行可能性小,未来发展渠道未明第28-30页
第四章 国外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的建设经验与启示第30-39页
    一、国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概况第30-33页
        (一)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模式第30-31页
        (二) 印度尼西亚草根银行(BRI-UD)模式第31-32页
        (三) 拉丁美洲村银行模式(FINCA-VB)模式第32页
        (四)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ol)模式第32-33页
    二、国外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持模式第33-35页
        (一) 监管体系的设计第34页
        (二) 利率水平的设置第34-35页
        (三) 给予柔性政策扶持第35页
    三、国外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对我国的启示第35-39页
        (一) 监管目标的转变第36-37页
        (二) 监管功能的转变第37-38页
        (三) 监管模式的转变第38-39页
第五章 我国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的制度设计第39-43页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定位第39页
        (一) 坚定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宗旨第39页
        (二) 明确小贷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第39页
    二、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第39-43页
        (一) 建立专门完善的法规体系第40页
        (二) 构建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第40-41页
        (三) 把握松紧适度的监管尺度第41-43页
第六章 完善小额贷款行业政府扶助体系的实现路径第43-50页
    一、松紧适度,从源头把控股东资质第43-44页
    二、多角度构建小贷公司的多维融资渠道第44-46页
        (一) 协调银行,提高小贷公司融资比率第44-45页
        (二) 拓宽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金融手段第45页
        (三) 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债券、资本市场融资第45-46页
    三、合理监管,提升小贷公司运营能力第46-48页
        (一) 合理减免小贷税费,鼓励行业稳健经营第46页
        (二) 按照扶优限劣准则,建立分层监管机制第46-47页
        (三) 探索放松利率管制,提升公司盈利空间第47-48页
    四、防范风险,引导小贷公司平稳发展第48-50页
        (一) 强化高管准入门槛,重视业务服务能力第48页
        (二) 尽快接入征信系统,合理降低贷款风险第48页
        (三) 加大业务创新步伐,扩展业务服务能力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以南京市小市街道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