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

致谢第7-11页
摘要第11-13页
1 生防真菌致病抗逆及胞内pH稳态调控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3-25页
    1.1 昆虫病原真菌生物防治潜能的遗传基础第13-15页
        1.1.1 侵染循环与生防潜能第13-14页
        1.1.2 抗逆机制与生防潜能第14-15页
    1.2 真菌适应环境pH的机制第15-19页
        1.2.1 构巢曲霉Pa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及调控第15-18页
        1.2.2 酵母Pa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及调控第18页
        1.2.3 Pal信号通路与真菌致病性第18-19页
    1.3 Na~+/H~+反向转运蛋白Nhx1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1 Nhx1蛋白的结构特征及亚细胞定位第20页
        1.3.2 Nhx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20-21页
    1.4 液泡ATP激酶(V-ATPase)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第21-23页
        1.4.1 V-ATPase的结构第21-22页
        1.4.2 V-ATPase的生理功能第22-23页
        1.4.3 V-ATPase亚基H的结构与功能第23页
    1.5 展望第23-25页
2 球孢白僵菌Pal通路依赖pH调控生长发育及高渗应答第25-42页
    2.1 材料第26-27页
        2.1.1 菌株和培养基第26页
        2.1.2 试剂及试剂盒第26-27页
    2.2 方法第27-31页
        2.2.0 真菌DNA提取第27页
        2.2.1 真菌RNA提取及反转录第27-28页
        2.2.2 pacC及pal基因的克隆及分析第28页
        2.2.3 单基因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的构建第28-30页
        2.2.4 培养液酸化及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第30页
        2.2.5 表型实验第30-31页
        2.2.6 胞内液泡形态观察第31页
        2.2.7 数据分析第31页
    2.3 结果第31-40页
        2.3.1 球孢白僵菌PacC及Pal蛋白的特征第31-33页
        2.3.2 pacC或pal缺失导致培养液酸化延迟和胞内外有机酸含量变化第33-35页
        2.3.3 pacC及pal缺失改变不同pH环境中的高渗应答及胞内液泡形态第35-37页
        2.3.4 pacC及pal的缺失对生防潜能的影响第37-40页
    2.4 讨论第40-42页
3 球孢白僵菌Na~+/H~+逆向转运蛋白NM1的功能解析第42-57页
    3.1 材料第43页
        3.1.1 菌株和培养基第43页
        3.1.2 试剂及试剂盒第43页
    3.2 方法第43-48页
        3.2.1 球孢白僵菌Nhx1蛋白序列分析第43页
        3.2.2 nhx1转录动态分析第43页
        3.2.3 Nhx1的亚细胞定位第43-44页
        3.2.4 nhx1突变菌株的构建第44-45页
        3.2.5 液泡pH的测定第45-46页
        3.2.6 液泡形态观察第46页
        3.2.7 表型实验第46页
        3.2.8 生物测定第46页
        3.2.9 酶活测定第46-47页
        3.2.10 胁迫敏感性及多元醇含量测定第47页
        3.2.11 数据统计分析第47-48页
    3.3 结果第48-55页
        3.3.1 球孢白僵菌Nhx1的基本特征第48页
        3.3.2 球孢白僵菌Nhx1的亚细胞定位第48-50页
        3.3.3 nhx1缺失导致液泡酸化并阻止液泡融合第50-51页
        3.3.4 nhx1缺失对生长及无性发育的影响第51-52页
        3.3.5 nhx1缺失抑制侵染力和降低胞外酶的酶活第52-54页
        3.3.6 nhx1缺失影响细胞的胁迫敏感性和多元醇积累第54-55页
    3.4 讨论第55-57页
4 球孢白僵菌液泡ATP激酶VmaH亚基的功能解析第57-67页
    4.1 材料第58页
        4.1.1 菌株和培养基第58页
        4.1.2 试剂及试剂盒第58页
    4.2 方法第58-60页
        4.2.1 球孢白僵菌中VmaH蛋白分析第58页
        4.2.2 vmaH突变菌株的构建第58-59页
        4.2.3 vmaH及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第59页
        4.2.4 VmaH的亚细胞定位第59页
        4.2.5 表型分析第59-60页
        4.2.6 真菌毒力的生物测定第60页
        4.2.7 细胞内外pH及胞外氨含量检测第60页
        4.2.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0页
    4.3 结果第60-65页
        4.3.1 VmaH的特征、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表达第60-62页
        4.3.2 vmaH缺失对胞内H~+平衡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第62页
        4.3.3 vmaH缺失影响液泡pH及胞外酸化第62页
        4.3.4 vmaH缺失对无性发育的影响第62-63页
        4.3.5 vmaH缺失对菌落生长、胁迫敏感性及胞内多元醇积累的影响第63-64页
        4.3.6 vmaH缺失对球孢白僵菌生防潜能的影响第64-65页
    4.4 讨论第65-67页
5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80页
Summary第80-81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微重力下的血清miRNAs研究
下一篇:Ca/Si变化的CMAS腐蚀作用下EB-PVD热障涂层微结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