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7-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7-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1 文明与生态文明 | 第11页 |
2.2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 第11-12页 |
2.3 技术支持 | 第12-13页 |
3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与制约因素 | 第13-16页 |
3.1 基本条件 | 第13-14页 |
3.1.1 江西的生态优势比较明显 | 第13页 |
3.1.2 江西的生态产业发展良好 | 第13-14页 |
3.1.3 江西的生态实践经验丰富 | 第14页 |
3.2 制约因素 | 第14-16页 |
3.2.1 产业集群度不高 | 第14页 |
3.2.2 生态投入不足 | 第14-15页 |
3.2.3 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 第15-16页 |
4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支持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4.1 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以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物质文明 | 第16页 |
4.2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 第16-18页 |
4.3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形势与示范要求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 第18-19页 |
5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支持的主要方面与任务 | 第19-22页 |
5.1 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建设需要技术支持的主要方面与任务 | 第19页 |
5.2 大湖流域生态保护典范区建设需要技术支持的主要方面与任务 | 第19-20页 |
5.3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建设需要技术支持的主要方面与任务 | 第20-22页 |
6.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支持的合理性与适应性 | 第22-25页 |
6.1 技术支持的合理性问题 | 第22-23页 |
6.1.1 要建立合理的空间开发理念 | 第22页 |
6.1.2 要构建合理的绿色产业体系 | 第22页 |
6.1.3 要构建合理的节约能源利用体系 | 第22-23页 |
6.1.4 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环保体系 | 第23页 |
6.2 技术支持的适应性 | 第23-25页 |
6.2.1 技术支持的负面效应 | 第23-24页 |
6.2.2 技术范式的反生态性 | 第24-25页 |
7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支持的相关政策 | 第25-30页 |
7.1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技术保障政策 | 第25-27页 |
7.1.1 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实施相应的技术保障政策 | 第25页 |
7.1.2 对不同区域建立健全的河湖管理与技术保护制度 | 第25页 |
7.1.3 对绿色产业体系提供技术保障政策 | 第25-26页 |
7.1.4 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保障政策 | 第26-27页 |
7.2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建设的技术评价与激励政策 | 第27页 |
7.3 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技术示范与推广政策 | 第27-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