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2.1.1 PBL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PBL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传统教学对比 | 第24-25页 |
2.1.3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2.2 联想理论 | 第27-28页 |
3 研究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28-44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3.3 PBL化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 第29-31页 |
3.4 测评工具 | 第31-34页 |
3.4.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的编制 | 第31-33页 |
3.4.2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33页 |
3.4.3 化学成绩测试 | 第33-34页 |
3.4.4 访谈设计 | 第34页 |
3.4.5 PBL化学教学模式自评量表 | 第34页 |
3.5 实验过程 | 第34-44页 |
3.5.1 实验对象的选择 | 第34-36页 |
3.5.2 实验前期准备 | 第36-37页 |
3.5.3 实验流程 | 第37-38页 |
3.5.4 教学实践案例 | 第38-44页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52页 |
4.1 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问卷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4.1.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分析 | 第44-45页 |
4.1.2 对照班前测和对照班的后测分析 | 第45页 |
4.1.3 实验班前测和实验班的后测分析 | 第45-46页 |
4.2 PBL化学教学模式自评量表 | 第46-47页 |
4.3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第47-49页 |
4.3.1 一月后两班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第47-48页 |
4.3.2 两月后两班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第48-49页 |
4.4 访谈记录与分析 | 第49-52页 |
4.4.1 学生访谈记录 | 第49-50页 |
4.4.2 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 第50页 |
4.4.3 新老教师访谈记录 | 第50-51页 |
4.4.4 新老教师访谈分析 | 第51-52页 |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5.1 PBL化学教学模式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1.1 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 第52页 |
5.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 第52-53页 |
5.2 PBL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反思 | 第53-55页 |
5.2.1 化学教师角色转换滞后 | 第53页 |
5.2.2 课时与教材不支持 | 第53页 |
5.2.3 学生互动难以自律 | 第53-54页 |
5.2.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79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附录二 | 第59-60页 |
附录三--A卷 | 第60-65页 |
附录四--B卷 | 第65-71页 |
附录五--C卷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