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杂环农药分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3页
    1.1 氮唑类杂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第10-16页
    1.2 席夫碱类杂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第16-20页
    1.3 吡啶类杂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第20-25页
    1.4 农药金属配合物研究第25-27页
    1.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1.5.1 选题意义第27-28页
        1.5.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二章 几种商品农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第33-51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3-34页
        2.1.1 实验药品第33页
        2.1.2 实验仪器第33-34页
    2.2 毒死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34-38页
        2.2.1 合成路线第34页
        2.2.2 合成步骤第34-37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37-38页
    2.3 康宽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38-41页
        2.3.1 合成路线第38-39页
        2.3.2 合成步骤第39-40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40-41页
    2.4 吡虫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41-43页
        2.4.1 合成路线第41页
        2.4.2 合成步骤第41-42页
        2.4.3 结果与讨论第42-43页
    2.5 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第43-47页
        2.5.1 实验材料第43页
        2.5.2 实验步骤第43-44页
        2.5.3 测试结果第44-45页
        2.5.4 不同浓度下浓度毒死蜱-锌的抑菌活性结果第45-46页
        2.5.5 抗菌测试图片第46-47页
        2.5.6 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与讨论第47页
    2.6 杀虫活性测试第47-49页
        2.6.1 实验材料第47页
        2.6.2 实验步骤第47-48页
        2.6.3 测试结果第48页
        2.6.4 杀虫活性测试结果与讨论第48-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章 噻二唑Shiff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第51-68页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51-52页
        3.1.1 实验药品、溶剂第51页
        3.1.2 实验仪器第51-52页
    3.2 杂环Shiff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52-63页
        3.2.1 杂环shiff碱的合成路线第52页
        3.2.2 合成步骤第52-55页
        3.2.3 杂环Shiff碱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55-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65页
        3.3.1 实验讨论第63页
        3.3.2 结构分析第63-65页
    3.4 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第65-66页
        3.4.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5页
        3.4.2 测试结果第65-66页
        3.4.4 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与讨论第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第四章 噻唑啉酮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第68-84页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68-69页
        4.1.1 实验药品第68页
        4.1.2 实验仪器第68-69页
    4.2 噻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第69-77页
        4.2.1 噻二唑类噻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路线第69页
        4.2.2 噻二唑类噻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步骤第69-73页
        4.2.3 5-苯基噻二唑类噻唑啉酮衍生物合成路线第73页
        4.2.4 5-苯基噻二唑类噻唑啉酮衍生物合成步骤第73-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78页
        4.3.1 实验讨论第77页
        4.3.2 谱图分析第77-78页
    4.4 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第78-81页
        4.4.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78页
        4.4.2 测试结果第78-79页
        4.4.3 不同浓度的抑菌活性测试第79-80页
        4.4.4 抑菌测试图片第80-81页
        4.4.5 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与讨论第81页
    4.5 构效关系分析第81-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5页
    5.1 总结第84页
    5.2 展望第84-85页
附录第85-1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能上安电厂尖峰冷却系统阻垢与缓蚀实验研究
下一篇: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