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实需求 | 第7页 |
1.1.2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课程融合的实践诉求 | 第7页 |
1.1.3 数学思维教学交流活动的启示 | 第7页 |
1.1.4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2.1 关于思维教学的研究 | 第8-12页 |
1.2.2 关于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关于信息技术辅助下数学思维教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研究过程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1.1 教学模式 | 第18页 |
1.1.2 思维教学 | 第18-19页 |
1.1.3 数学思维教学 | 第19页 |
1.1.4 信息技术辅助思维教学 | 第19页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2.1 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 第19-20页 |
1.2.2 成分、经验和情景智力三元论 | 第20页 |
1.2.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信息技术辅助的视角 | 第22-31页 |
2.1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现状及问题 | 第22-31页 |
2.1.1 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创设单一 | 第22-23页 |
2.1.2 缺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资源 | 第23-26页 |
2.1.3 以提问式互动为主,学生思维禁锢 | 第26-27页 |
2.1.4 单一的作业形式阻碍了思维发散 | 第27-28页 |
2.1.5 信息技术辅助思维教学的利用度不足 | 第28-31页 |
第三章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的确定 | 第31-43页 |
3.1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原则 | 第31-32页 |
3.1.1 充分展示知识表征的多样性原则 | 第31页 |
3.1.2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 第31页 |
3.1.3 注重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 第31-32页 |
3.1.4 着力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原则 | 第32页 |
3.1.5 合理体现信息工具的优化性原则 | 第32页 |
3.2 小学数学思维教学过程 | 第32-33页 |
3.2.1 创设问题情景 | 第32-33页 |
3.2.2 自主探索 | 第33页 |
3.2.3 师生协作学习 | 第33页 |
3.2.4 教师呈现探索过程 | 第33页 |
3.2.5 学生进行反思与练习 | 第33页 |
3.3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具体方法 | 第33-41页 |
3.3.1 多样化信息工具和技术加强直观展示 | 第33-34页 |
3.3.2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 | 第34-36页 |
3.3.3 丰富教学资源和自主探索设计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 第36-38页 |
3.3.4 丰富学习过程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 第38-39页 |
3.3.5 借助多媒体加强教师对问题探索过程示范的多样化 | 第39-40页 |
3.3.6 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 | 第40-41页 |
3.4 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评价 | 第41-43页 |
3.4.1 评价方法 | 第41页 |
3.4.2 评价维度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探索及初步效果 | 第43-59页 |
4.1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探索 | 第43-55页 |
4.1.1 案例一——《位置》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第43-49页 |
4.1.2 案例二——《圆柱》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第49-55页 |
4.2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初步效果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1.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1.2 研究不足与思考 | 第59-61页 |
1.2.1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1.2.2 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一 | 第64-65页 |
附录二 | 第65-66页 |
附录三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