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地区软弱夹层形成演化规律及泥化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红层地区岩质滑坡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软弱夹层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滑带土及泥化夹层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20-28页 |
2.1 气象水文 | 第20-22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22-24页 |
2.4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 第24-26页 |
2.5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第3章 软弱夹层演化的宏观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28-60页 |
3.1 软弱夹层基本特征 | 第29-45页 |
3.1.1 软弱夹层发育规律 | 第29-35页 |
3.1.2 软弱夹层沉积与构造环境 | 第35-43页 |
3.1.3 软弱夹层类型 | 第43-45页 |
3.2 软弱夹层演化阶段划分 | 第45-48页 |
3.3 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48-59页 |
3.3.1 软弱岩层的物质组成 | 第48-51页 |
3.3.2 外营力作用 | 第51-55页 |
3.3.3 粘土岩吸水膨胀性和失水崩解性 | 第55-59页 |
3.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软弱夹层泥化过程微观研究 | 第60-102页 |
4.1 软弱夹层泥化过程物理模拟试验 | 第60-68页 |
4.1.1 取样 | 第60-64页 |
4.1.2 泥化过程室内模拟 | 第64-68页 |
4.2 物理性质的演化特征 | 第68-74页 |
4.2.1 泥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 | 第68-71页 |
4.2.2 泥化过程中粘粒含量的变化特征 | 第71-74页 |
4.3 化学性质演化特征 | 第74-94页 |
4.3.1 泥化过程中矿物成分的变化特征 | 第74-79页 |
4.3.2 泥化过程中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特征 | 第79-92页 |
4.3.3 泥化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规律 | 第92页 |
4.3.4 泥化过程中溶液电导率变化规律 | 第92-94页 |
4.3.5 泥化过程中元素的变化规律 | 第94页 |
4.4 滑带泥化过程分析 | 第94-99页 |
4.4.1 机械破碎作用 | 第94-95页 |
4.4.2 化合物的溶解 | 第95-96页 |
4.4.3 水解作用 | 第96页 |
4.4.4 氧化还原作用 | 第96-97页 |
4.4.5 阳离子吸附和交换作用 | 第97页 |
4.4.6 泥化判别指标 | 第97-99页 |
4.5 泥化夹层形成年代 | 第99-100页 |
4.6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水的长期作用对岩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102-121页 |
5.1 水对泥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02-108页 |
5.1.1 试验准备 | 第102-103页 |
5.1.2 试验方案 | 第103-104页 |
5.1.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4-108页 |
5.2 水对软弱夹层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08-115页 |
5.2.1 试验过程 | 第108-109页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9-115页 |
5.3 水对泥化夹层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115-119页 |
5.3.1 泥化夹层基本物理性质 | 第115-117页 |
5.3.2 试验方法 | 第117页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7-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