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其类型 | 第16-23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1. 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征 | 第17-18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学科特征 | 第18-19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基本类型 | 第19-23页 |
1. 学生生成的问题和教师生成的问题 | 第20-21页 |
2. 积极的生成性问题和消极的生成性问题 | 第21页 |
3. 预设之中的生成性问题和预设之外的生成性问题 | 第21-22页 |
4. 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成性问题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生成性问题 | 第22-23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对生成性问题的常见现象 | 第23-27页 |
(一) 失察:看不到生成性问题的现实存在 | 第23-24页 |
(二) 失机:抓不住生成性问题的教育时机 | 第24页 |
(三) 失控:不能对生成性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 第24-25页 |
(四) 失效:难以对生成性问题进行有效引导 | 第25-27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对生成性问题的制约因素 | 第27-29页 |
(一)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第27页 |
(二) 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 | 第27页 |
(三) 学生认识误区的制约 | 第27-28页 |
(四) 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 | 第28-29页 |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29-39页 |
(一) 弹性预设:激活生成性问题 | 第29-32页 |
(二) 敏锐反馈:捕捉生成性问题 | 第32-34页 |
(三) 积极筛选:提炼生成性问题 | 第34-35页 |
(四) 宽容接受:善待生成性问题 | 第35-36页 |
(五) 有效引导:延伸生成性问题 | 第36-37页 |
(六) 提升自我:应对生成性问题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