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孔门两弟子言诗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凌濛初的生平及其相关著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凌濛初的生平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凌濛初的著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孔门两弟子言诗翼》的成书概要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一、明代的科举 | 第16-17页 |
二、明代刻书业的发展 | 第17页 |
第二节 学术背景 | 第17-19页 |
一、阳明心学的崛起 | 第17-18页 |
二、明代诗文评点与复古反复古风潮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成书年代及版本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孔门两弟子言诗翼》的评点体例及内容特色 | 第20-37页 |
第一节 评点体例及内容 | 第20-26页 |
一、圈点 | 第22页 |
二、眉批 | 第22-23页 |
三、章评 | 第23-25页 |
四、总评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孔门两弟子言诗翼》的评点特色 | 第26-37页 |
一、注重诗的“妙” | 第26-31页 |
二、注重诗歌字法句法 | 第31-32页 |
三、注重诗的情景表现 | 第32-33页 |
四、注重诗歌的篇章结构 | 第33-34页 |
五、注重诗歌情感的兴发 | 第34-35页 |
六、注重“诗可以观”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凌濛初《孔门两弟子言诗翼》的诗学观 | 第37-55页 |
第一节 尚古的诗教观 | 第37-45页 |
一、思无邪 | 第38-39页 |
二、温柔敦厚 | 第39-40页 |
三、诗人是盛世权衡手 | 第40-41页 |
四、重视《序》的指导作用 | 第41-45页 |
第二节 尚文尚情的读诗方法 | 第45-55页 |
一、重视对比评诗 | 第46-52页 |
二、重视诗歌的源流 | 第52-53页 |
三、重视诗的言外之意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5-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