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格反向否认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导论 | 第9-11页 |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9页 |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9页 |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一、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理论根基及法律依据 | 第13-22页 |
| (一) 两大法系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1、英美法系 | 第14页 |
| 2、大陆法系 | 第14-16页 |
| (二) 我国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法理基础 | 第16-18页 |
| 1、公平正义理念 | 第16-17页 |
| 2、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17页 |
| 3、公司的社会责任 | 第17-18页 |
| (三) 我国适用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法律依据 | 第18-22页 |
| 二、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构成要件 | 第22-31页 |
| (一) 主体要件 | 第22-24页 |
| 1、责任主体 | 第22-23页 |
| 2、权利主体 | 第23-24页 |
| (二) 行为要件 | 第24-28页 |
| 1、股东滥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5-28页 |
| 2、股东实施滥权行为不要求具有主观恶意 | 第28页 |
| (三) 结果要件 | 第28-31页 |
| 1、股东债务人的偿债能力 | 第29页 |
| 2、债权人的受损情况 | 第29页 |
| 3、股东滥权行为与债权人损失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 第29-31页 |
| 三、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适用范围 | 第31-40页 |
| (一) 在一人公司中的适用 | 第31-33页 |
| 1、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推定制度合理性辨析 | 第31-32页 |
| 2、一人公司法人格反向否认推定制度的适用 | 第32-33页 |
| (二) 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 | 第33-36页 |
| 1、母子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34-35页 |
| 2、母子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适用规范 | 第35-36页 |
| (三) 在关联公司中的适用 | 第36-40页 |
| 1、关联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37-38页 |
| 2、关联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适用规范 | 第38-40页 |
| 四、公司人格反向否认的责任承担 | 第40-46页 |
| (一) 公司责任承担的范围 | 第41-43页 |
| 1、公司责任范围的一般规定 | 第41-42页 |
| 2、一人公司的特殊规定 | 第42-43页 |
| (二) 公司责任承担的方式 | 第43-46页 |
| 1、公司责任方式的理论争议 | 第43页 |
| 2、补充连带责任说辨析 | 第43-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