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中国大鲵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1.1 中国大鲵形态特征 | 第13-14页 |
1.1.2 中国大鲵的生活习性 | 第14页 |
1.1.3 中国大鲵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 肝脏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1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18页 |
1.2.2 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8-19页 |
1.2.3 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9-20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2.1 中国大鲵的饲养 | 第25页 |
2.2 大鲵组织器官的取材 | 第25页 |
2.3 组织器官的蛋白样品制备 | 第25页 |
2.4 溶液中的蛋白定量 | 第25-26页 |
2.5 基质上的蛋白定量:灰度扫描法 | 第26页 |
2.6 蛋白的同位素标记 | 第26页 |
2.7 蛋白的双向电泳 | 第26-27页 |
2.8 蛋白质的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2.8.1 2D/MS法 | 第27-28页 |
2.8.2 iTRAQ法 | 第28-29页 |
2.9 2D/MS和ITRAQ的定量检测数据整合 | 第29-30页 |
2.10 蛋白的平均表达丰度确定 | 第30页 |
2.11 ratio值的算法和意义 | 第30页 |
2.12 生理活动及其相关蛋白的确认 | 第30页 |
2.13 生理活动相关信号通路及其蛋白的确认 | 第30-31页 |
2.14 蛋白表达变化预示的生理活动和信号通路活性分析(Ⅰ):IPA分析 | 第31页 |
2.15 蛋白表达变化预示的生理活动和信号通路活性分析(Ⅱ):蛋白的协同作用(E_P)分析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4-58页 |
3.1 中国大鲵肝脏糖代谢相关蛋白(酶)的表达 | 第34-40页 |
3.1.1 中国大鲵肝脏中糖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丰度和ratio值 | 第34-38页 |
3.1.2 中国大鲵肝脏中糖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模式 | 第38-39页 |
3.1.3 中国大鲵肝脏中糖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情况预示的糖代谢活动及调节它们的信号通路活性 | 第39-40页 |
3.2 中国大鲵肝脏脂代谢相关蛋白(酶)的表达 | 第40-46页 |
3.2.1 中国大鲵肝脏中脂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丰度和ratio值 | 第40-44页 |
3.2.2 中国大鲵肝脏中脂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模式 | 第44页 |
3.2.3 中国大鲵肝脏中脂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情况预示的脂代谢活动及调节它们的信号通路活性 | 第44-46页 |
3.3 中国大鲵肝脏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酶)的表达 | 第46-52页 |
3.3.1 中国大鲵肝脏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丰度及ratio值 | 第46-50页 |
3.3.2 中国大鲵肝脏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模式 | 第50-51页 |
3.3.3 中国大鲵肝脏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情况预示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活动及调节它们的信号通路活性 | 第51-52页 |
3.4 中国大鲵肝脏核酸代谢相关蛋白(酶)的表达 | 第52-58页 |
3.4.1 中国大鲵肝脏中核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丰度和ratio值 | 第52-55页 |
3.4.2 中国大鲵肝脏中核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模式 | 第55-56页 |
3.4.3 中国大鲵肝脏中核酸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情况预示的核酸代谢活动及调节它们的信号通路活性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6页 |
4.1 中国大鲵肝脏的糖代谢活性与效应 | 第58-59页 |
4.2 中国大鲵肝脏的脂代谢活性与效应 | 第59-60页 |
4.3 中国大鲵肝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活性与效应 | 第60-61页 |
4.4 中国大鲵肝脏的核酸代谢活性与效应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已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