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22页
    (一) 问题提出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页
        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 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2. 流动儿童迁移因素研究第12-13页
        3. 加拿大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研究第13-15页
        4. 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研究第15-16页
    (四) 理论依据第16-20页
        1. 儿童发展理论第16-17页
        2. 文化适应理论第17-19页
        3. 公民身份理论第19-20页
        4. 心理需求理论第20页
    (五)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 文献分析法第20-21页
        2. 比较研究法第21页
        3. 案例分析法第21-22页
一、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内涵第22-26页
    (一) 加拿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概念第22页
    (二) 加拿大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的基准第22-24页
        1. 教育融入第22-23页
        2. 文化融入第23页
        3. 心理融入第23-24页
    (三) 加拿大城市社会的特质与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第24-26页
        1. 城市社会的多元性决定流动儿童社会融入方式第24页
        2. 城市社会的开放性是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前提第24-25页
        3. 城市社会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保障第25-26页
二、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第26-34页
    (一)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有利因素第26-31页
        1. 流动儿童较高的教育期望第26-28页
        2. 多元文化社会的强大包容性第28-29页
        3. 法律政策体系的有力保障第29-31页
    (二)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不利因素第31-34页
        1. 流动儿童的语言障碍第31-32页
        2. 流动儿童客源国背景复杂第32页
        3. 族群多样性带来的隔阂第32-34页
三、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面临的挑战第34-37页
    (一) 语言多样性背景下的教育困境第34页
    (二) 文化差异下的学校教育适应障碍第34-35页
    (三) 偏见与文化隔阂下的对立冲突第35页
    (四) 制度障碍下的社会服务缺失第35-36页
    (五) 环境适应困境下的心理问题第36-37页
四、加拿大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策略第37-42页
    (一) 发展灵活多样双语教育第37-38页
    (二) 建立基于家、校、社区多方合作的教育融入机制第38页
    (三) 促进流动儿童双元身份的社会认同第38-39页
    (四) 构建全面的移民社会融入服务体系第39-40页
    (五) 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第40-42页
五、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对我国的启示第42-48页
    (一) 我国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1. 制度壁垒与城市社会政策阻隔第42-43页
        2. 家、校、社区三者孤立第43-44页
        3. 社会排斥下的流动儿童融入困境第44页
    (二)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经验借鉴第44-48页
        1.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第44-46页
        2. 推动家、校、社区合作,构建良性教育融入生态第46页
        3. 创建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提升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合度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66页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媒体时代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话语标记“其实”的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