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ASD儿童的感知觉 | 第13-16页 |
1.1.1 颜色和形状知觉 | 第14-16页 |
1.1.2 知觉启动 | 第16页 |
1.2 ASD知觉信息加工理论 | 第16-19页 |
1.2.1 弱中央统合理论(WCC) | 第17-18页 |
1.2.2 知觉增强理论(EPF) | 第18页 |
1.2.3 强烈世界说(IWT) | 第18-19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1.4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第2章 无规则学习条件下ASD儿童对客体特征间关系的知觉 | 第21-3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1 被试 | 第21页 |
2.2.2 仪器 | 第21-22页 |
2.2.3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4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2.2.5 实验程序 | 第23-24页 |
2.2.6 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24页 |
2.3 结果 | 第24-30页 |
2.3.1 两组儿童启动效应的比较 | 第24-27页 |
2.3.2 两组儿童非目标特征兴趣区的比较 | 第27-28页 |
2.3.3 两组儿童目标特征兴趣区的比较 | 第28-30页 |
2.4 讨论 | 第30-33页 |
2.4.1 两组的启动效应 | 第30-31页 |
2.4.2 对目标特征及非目标特征的区别 | 第31-33页 |
第3章 规则学习条件下ASD儿童对客体特征间关系的知觉 | 第33-4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3.2.1 被试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2.4 实验设计 | 第34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34-35页 |
3.2.6 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 | 第36-42页 |
3.3.1 规则学习条件下两组被试的启动效应比较 | 第37页 |
3.3.2 规则学习条件下两组非目标特征兴趣区的比较 | 第37-38页 |
3.3.3 规则学习条件下两组目标特征兴趣区的比较 | 第38-40页 |
3.3.4 无规则学习条件与规则学习条件下目标特征兴趣区比较 | 第40-42页 |
3.4 讨论 | 第42-45页 |
3.4.1 规则学习对启动效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ASD知觉加工的特异模式 | 第43-45页 |
第4章 ASD儿童对客体间关系的知觉 | 第45-5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4.2.1 被试 | 第45页 |
4.2.2 仪器 | 第45页 |
4.2.3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2.4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4.2.5 实验程序 | 第46-47页 |
4.2.6 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47-48页 |
4.3 结果 | 第48-50页 |
4.3.0 两组被试的客体间关系启动效应比较 | 第48-49页 |
4.3.1 非目标客体兴趣区的结果 | 第49页 |
4.3.2 目标客体兴趣区的结果 | 第49-50页 |
4.4 讨论 | 第50-53页 |
第5章 总讨论 | 第53-59页 |
5.1 ASD儿童对客体特征间关系知觉特点 | 第53-54页 |
5.2 ASD儿童对客体间关系的知觉特点 | 第54-55页 |
5.3 规则学习对关系知觉的影响 | 第55页 |
5.4 本研究中存在的干扰变量 | 第55-59页 |
5.4.1 样本选择问题 | 第56页 |
5.4.2 刺激材料 | 第56-59页 |
第6章 总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