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涵 | 第14-19页 |
2.1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第14-15页 |
2.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 第15-19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风险识别 | 第19-26页 |
3.1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识别 | 第19-20页 |
3.2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识别 | 第20-23页 |
3.3 众筹的风险识别 | 第23-26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评估——以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为例 | 第26-38页 |
4.1 评估思路和评估方法 | 第26页 |
4.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7页 |
4.3 基于变异系数赋权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 第27-28页 |
4.4 对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 第28-38页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38-42页 |
5.1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38页 |
5.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38-39页 |
5.3 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39-40页 |
5.4 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0页 |
5.5 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0页 |
5.6 互联网金融法律合规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分析 | 第42-48页 |
6.1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 第42页 |
6.2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6.3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介绍 | 第45-48页 |
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改进探讨 | 第48-55页 |
7.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48-49页 |
7.2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任务 | 第49-50页 |
7.3 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的突破 | 第50-52页 |
7.4 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 第52-55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