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5-20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第二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20-2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3-2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6-50页 |
第一节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一、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 第26页 |
二、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 第28-38页 |
一、国际旅游扶贫研究 | 第28-30页 |
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 | 第30-38页 |
第三节 旅游扶贫绩效研究述评 | 第38-42页 |
第四节 乡村旅游扶贫相关理论概述 | 第42-50页 |
一、内生式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理论 | 第42-44页 |
二、亲贫困增长(pro-poor growth)理论 | 第44页 |
三、社区参与(community participation)理论 | 第44-45页 |
四、增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 | 第45-46页 |
五、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 | 第46-47页 |
六、比较优势理论 | 第47-48页 |
七、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 第50-72页 |
第一节 乡村旅游扶贫对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战略意义分析 | 第50-56页 |
一、帮助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收入脱贫 | 第50页 |
二、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 第50-51页 |
三、实现农村女性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 | 第51页 |
四、带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从而打破贫困文化传递机制 | 第51-52页 |
五、以乡村旅游扶贫为契机实现乡村振兴 | 第52-53页 |
六、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 第53-54页 |
七、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发展 | 第54-56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我国农村减贫的关系分析——基于亲贫困增长的视角 | 第56-67页 |
一、亲贫困增长的内涵 | 第56-58页 |
二、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扶贫 | 第58-62页 |
三、我国乡村旅游经济亲贫困增长路径 | 第62-67页 |
第三节 乡村旅游扶贫的适用性条件分析 | 第67-70页 |
第四节 乡村旅游扶贫效应评估方法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恩施州的扶贫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 | 第72-85页 |
第一节 恩施州的扶贫战略选择 | 第72-74页 |
第二节 恩施州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 第74-85页 |
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情况 | 第74-75页 |
二、恩施州农家乐发展情况 | 第75-76页 |
三、恩施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 第76-77页 |
四、恩施州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情况 | 第77-78页 |
五、恩施州旅游扶贫总体成效 | 第78-79页 |
六、恩施州旅游扶贫具体做法与成效 | 第79-85页 |
第五章 恩施州恩施市旅游扶贫效应评估 | 第85-99页 |
第一节 恩施市旅游扶贫客观经济效应评估 | 第85-90页 |
第二节 恩施市旅游扶贫效应主观感知评估 | 第90-99页 |
一、被调查者的人口特征分析 | 第91-93页 |
二、旅游扶贫经济效应感知分析 | 第93-94页 |
三、旅游扶贫文化生态效应感知分析 | 第94-96页 |
四、旅游扶贫负效应 | 第96页 |
五、本地居民对旅游扶贫开发的态度 | 第96-97页 |
六、居民参与旅游意愿与能力调查状况 | 第97-99页 |
第六章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 | 第99-131页 |
第一节 全国各地生动的乡村旅游扶贫实践 | 第101-112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 第112-131页 |
一、鼓励乡--城流动激发乡村内生性发展动力 | 第112-115页 |
二、创新创业创意驱动乡村旅游经济提质提速发展 | 第115-117页 |
三、构建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 第117-119页 |
四、农民增权提升贫困人口旅游发展获利能力实现精准扶贫 | 第119-120页 |
五、异地扶贫搬迁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集聚发展模式 | 第120-121页 |
六、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社会扶贫”模式 | 第121-122页 |
七、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 第122-125页 |
八、借鉴日本的故乡纳税税制解决乡村旅游扶贫资金问题 | 第125-128页 |
九、建立乡村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 | 第128-13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31-132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