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导论第12-26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3页
        1.基于当前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第12页
        2.基于新课程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诉求第12-13页
        3.基于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现实境遇的深刻审思第13页
    (二)概念界定第13-15页
        1.教师知识观第13-14页
        2.课堂即时评价第14-15页
    (三)文献综述第15-23页
        1.国外研究概况第15-18页
        2.国内研究概况第18-22页
        3.已有研究的启示第22-23页
    (四)理论基础第23-25页
        1.当代知识论第23-24页
        2.多元智能理论第24页
        3.教学交往理论第24-25页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1.研究目的第25页
        2.研究意义第25-26页
二、当代教师知识观转型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探析第26-35页
    (一)当代教师知识观转型的主要表征第26-29页
        1.教师知识本质观的变革:由外在静态走向内在动态第26-27页
        2.教师知识价值观的重构:由单维独立走向多维互补第27-28页
        3.教师知识获得观的改观:由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建构第28-29页
    (二)教师知识观转型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机制第29-35页
        1.外部影响机制:群体知识观环境对即时评价理念与行为的影响第29-32页
        2.内部影响机制:个体知识观转型对即时评价内部各要素的影响第32-35页
三、教师知识观转型视域下课堂即时评价的发展趋向第35-40页
    (一)当代课堂评价的总体价值走向第35-37页
        1.聚焦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第35页
        2.凸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35-36页
        3.注重知识与素养的相融合第36页
        4.强调评价过程的协商合作第36-37页
    (二)当代课堂即时评价的具体走向第37-40页
        1.评价目的走向全面性、发展性第37页
        2.评价内容走向开放性、整合性第37-38页
        3.评价对象走向差异性、个体性第38页
        4.评价语言走向生成性、启发性第38-39页
        5.评价形式走向合作性、多元化第39页
        6.评价标准走向适用化、具体化第39-40页
四、基于教师知识观视角的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现状调研及归因第40-52页
    (一)研究思路与设计第40-44页
        1.研究思路第40页
        2.研究样本第40-42页
        3.研究方法第42页
        4.研究工具第42-43页
        5.研究过程第43-44页
    (二)研究结果的呈现第44-49页
        1.小学教师关于即时评价的认知状况第44-46页
        2.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应用现状描摹第46-49页
    (三)研究结果的归因第49-52页
        1.群体知识观环境的封闭化第49-50页
        2.传统个体观念的根深蒂固第50-51页
        3.教师操作技能的欠熟练化第51-52页
五、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优化策略第52-59页
    (一)群体知识观环境的重建:即时评价优化的前提第52-54页
        1.校内群体知识观环境的构建第52-53页
        2.校外群体知识观环境的筛选第53-54页
    (二)教师个体观念的转型:即时评价优化的核心第54-56页
        1.主动促进自身知识观的适时转型第54-55页
        2.及时纠正即时评价观的认识偏颇第55-56页
    (三)教师操作技能的提升:即时评价优化的条件第56-59页
        1.学会耐心倾听与理解第56-57页
        2.注重及时观察与判断第57页
        3.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第57-59页
六、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行政处罚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