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呼吸系肿瘤论文--肺肿瘤论文

基于呼出气体及其冷凝物检测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仪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肺癌概述第16-19页
        1.1.1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第17页
        1.1.2 肺癌的分期第17-19页
    1.2 肺癌的常规诊断技术第19-21页
    1.3 基于呼吸检测的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第21-31页
        1.3.1 利用动物嗅觉识别早期癌症的技术发展第22-23页
        1.3.2 利用组学技术确定呼出气体中的肿瘤标记物第23-27页
        1.3.3 用于呼吸诊断的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第27-3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呼出气体中的挥发性肺癌标志物研究第32-50页
    2.1 引言第32-37页
        2.1.1 肺癌标志性VOCs来源第32-34页
        2.1.2 呼出气体中挥发性肺癌标志物第34-36页
        2.1.3 待解决的问题第36-37页
    2.2 肺癌标志性VOCs分析第37-43页
        2.2.1 实验组呼出气体数据来源第37-38页
        2.2.2 谱图有效数据提取第38-39页
        2.2.3 标志物组合优化分析第39-43页
    2.3 挥发性肺癌标志物验证第43-48页
        2.3.1 验证组呼出气体样本采集第43-45页
        2.3.2 验证组呼出气体样本检测第45-47页
        2.3.3 验证组实验结果第47-48页
    2.4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MOS-SAW复合电子鼻肺癌诊断算法优化设计第50-66页
    3.1 MOS-SAW复合诊断电子鼻第50-56页
        3.1.1 CN e-Nose Ⅱ呼吸检测电子鼻第50-53页
        3.1.2 基于声表面波(SAW)的电子鼻第53-55页
        3.1.3 MOS-SAW复合诊断系统第55-56页
    3.2 基于ROC曲线的非线性判别模型第56-60页
        3.2.1 模型概述第56-57页
        3.2.2 临床数据采集第57-59页
        3.2.3 模型建立第59-60页
    3.3 算法优化结果评估第60-65页
        3.3.1 HENS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第60-61页
        3.3.2 肺癌诊断模型判别能力分析第61-63页
        3.3.3 模型复杂度第63-65页
    3.4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呼出气体冷凝物中肺癌标志物研究第66-82页
    4.1 引言第66-70页
        4.1.1 EBC采集装置和推荐方法第66-68页
        4.1.2 EBC影响因素第68-69页
        4.1.3 肿瘤标志物选取第69-70页
    4.2 临床样本采集和检测第70-73页
        4.2.1 人员纳入第70-71页
        4.2.2 临床样本采集第71-72页
        4.2.3 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第72-73页
    4.3 数据分析第73-80页
        4.3.1 数据分析方法第73-74页
        4.3.2 肺癌人群与非肺癌人群组间分析第74-75页
        4.3.3 不同组织类型患者组间分析第75-77页
        4.3.4 早期诊断能力分析第77-79页
        4.3.5 肺癌标志物整体分布第79-80页
    4.4 结果讨论第80-81页
        4.4.1 肺癌标志物EBC-CEA分析第80页
        4.4.2 肺癌标志物EBC-SCC分析第80-81页
        4.4.3 肺癌标志物EBC-NSE分析第81页
    4.5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基于纳米金染色增强技术的乐甫波免疫传感器第82-98页
    5.1 乐甫型声表面波传感器第82-84页
        5.1.1 乐甫型声表面波传感器原理第82-83页
        5.1.2 乐甫型声表面波传感器设计与加工第83-84页
    5.2 检测平台搭建第84-88页
        5.2.1 微流控芯片设计第84-85页
        5.2.2 芯片固定件设计第85-86页
        5.2.3 检测平台第86-88页
    5.3 免疫传感器构建和纳米探针制备第88-90页
        5.3.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88页
        5.3.2 传感器表面修饰第88-89页
        5.3.3 纳米金-检测抗体复合物第89页
        5.3.4 肿瘤相关抗原检测第89-90页
    5.4 乐甫波免疫传感器应用效果第90-97页
        5.4.1 乐甫波传感器加工结果第90-92页
        5.4.2 金标抗体表征第92-93页
        5.4.3 纳米金染色免疫反应结果第93-94页
        5.4.4 检测特异性第94-95页
        5.4.5 CEA、NSE和SCC定量检测第95-97页
    5.5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呼出气体冷凝物检测仪器设计和临床实验分析第98-118页
    6.1 系统整体设计第98-99页
    6.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实现结果第99-103页
        6.2.1 检测电路总体设计第99-100页
        6.2.2 信号源模块第100-101页
        6.2.3 信号调理和检测模块第101-102页
        6.2.4 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模块第102-103页
    6.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和实现结果第103-112页
        6.3.1 下位机软件第103-104页
        6.3.2 通讯协议第104-105页
        6.3.3 上位机软件第105-112页
    6.4 系统应用成果第112-115页
        6.4.1 仪器研制结果第112-113页
        6.4.2 临床应用第113-115页
    6.5 小结第115-11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124页
    7.1 总结第118-12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1页
    7.3 展望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8页
附录一:呼出气体冷凝物检测仪器通讯协议第138-140页
作者简历第140-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无源匀场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化学检测系统及其生物医学传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