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 肿瘤的治疗第12页
    2.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第12-16页
        2.1 纳米药物的概念第12-13页
        2.2 纳米药物分类第13页
        2.3 纳米药物脂质体第13-14页
        2.4 基于聚合物的纳米药物(高分子前药)第14-16页
    3. 苯丁酸氮芥的抗肿瘤机理第16-17页
    4. 药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概况第17-18页
    5. 立题依据第18-19页
第二章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的合成第19-28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1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的制备第20页
        2.2.2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结构表征第20-21页
    2.3 实验结果第21-27页
        2.3.1 前体药物的合成第21-22页
        2.3.2 紫外吸收光谱第22-23页
        2.3.3 红外光谱第23-24页
        2.3.4 核磁共振光谱第24-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体外稳定性考察第28-36页
    3.1 仪器和试剂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页
        3.2.1 分析方法建立第29页
        3.2.2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中苯丁酸氮芥取代度的测定第29页
        3.2.3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体外释放的测定第29页
    3.3 实验结果第29-35页
        3.3.1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9-30页
        3.3.2 高分子药物中苯丁酸氮芥的取代度第30-31页
        3.3.3 高分子药物水解稳定性研究第31-34页
        3.3.4 水解反应对的活化能第34-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高分子药物透明质酸包衣脂质体研究第36-50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4.2.1 高分子药物脂质体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7-38页
        4.2.2 脂质体制备方法第38页
        4.2.3 单因素实验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第38-39页
        4.2.4 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第39页
        4.2.5 空白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第39页
        4.2.6 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第39-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4.3.1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0-41页
        4.3.2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41-43页
        4.3.3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第43页
        4.3.4 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第43-45页
        4.3.5 透明质酸纳米粒第45-47页
        4.3.6 透明质酸纳米粒第47-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第50-62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50页
    5.2 实验部分第50-51页
        5.2.1 溶液的配制第50-51页
        5.2.2 紫外光谱测定第51页
        5.2.3 荧光发射光谱测定第5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1-60页
        5.3.1 紫外吸收光谱第51-52页
        5.3.2 苯丁酸氮芥原料药荧光猝灭光谱第52-53页
        5.3.3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荧光猝灭光谱第53-55页
        5.3.4 荧光猝灭类型第55-57页
        5.3.5 结合常数与位点数第57-58页
        5.3.6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HSA的作用力类型第58-59页
        5.3.7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HAS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全文结论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测定及芍药苷和赤芍总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下一篇:Levetiracetam的合成及其制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