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2.2.2 实验法 | 第13-14页 |
1.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1.2.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4页 |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 | 第14-17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目标追求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2.1.1 目标(Goal)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目标追求(Goal Pursuit) | 第17-18页 |
2.1.3 完成心态的激活和提高 | 第18页 |
2.1.4 目标追求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2.2 任务分类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2.1 任务分类 | 第19-20页 |
2.2.2 任务分类的原因 | 第20页 |
2.2.3 任务分类的方法 | 第20-21页 |
2.2.4 任务难易分类 | 第21-22页 |
2.3 调节模式理论(Regulatory Mode Theory) | 第22-24页 |
2.3.1 调节模式理论的含义 | 第22-23页 |
2.3.2 评估模式和运动模式的区别 | 第23页 |
2.3.3 调节模式的测量与诱导 | 第23-24页 |
2.3.4 调节模式理论研究评述 | 第24页 |
2.4 奖励的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2.4.1 奖励的定义 | 第24页 |
2.4.2 奖励的作用 | 第24-25页 |
2.4.3 奖励的分类 | 第25页 |
2.4.4 对奖励相关研究评述 | 第25-27页 |
3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27-30页 |
3.1 任务启动选择 | 第27-28页 |
3.1.1 运动模式 | 第27页 |
3.1.2 评估模式 | 第27-28页 |
3.2 外部奖励的调节作用 | 第28-30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0-40页 |
4.1 实验概述 | 第30页 |
4.2 实验一:主效应检验 | 第30-33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4.2.2.1 预实验1 | 第30-31页 |
4.2.2.2 预实验2 | 第31-32页 |
4.2.2.3 主实验 | 第32页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4.3 实验二:排除刺激物干扰 | 第33-37页 |
4.3.1 实验目的 | 第33-34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4.3.2.1 预实验1 | 第34-35页 |
4.3.2.2 预实验2 | 第35页 |
4.3.2.3 主实验 | 第35页 |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4.4 实验三:外部奖励的调节作用 | 第37-40页 |
4.4.1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4.4.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0页 |
5.2 理论贡献 | 第40-42页 |
5.3 管理贡献 | 第42-43页 |
5.4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调节模式测量量表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