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3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1 物流金融业务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2 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2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现状 | 第25-37页 |
2.1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概况 | 第25-30页 |
2.1.1 S企业概况 | 第25页 |
2.1.2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介绍 | 第25-28页 |
2.1.3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现状 | 第28-30页 |
2.2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 | 第30-33页 |
2.2.1 项目评估 | 第31页 |
2.2.2 项目审批 | 第31页 |
2.2.3 项目签约 | 第31页 |
2.2.4 项目实施 | 第31-33页 |
2.3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2.3.1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特点 | 第33-34页 |
2.3.2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力式 | 第34-35页 |
2.3.3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S企业物流金融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 | 第37-60页 |
3.1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因素识别 | 第37-45页 |
3.1.1 项目评估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第37-39页 |
3.1.2 项目审批管理风险因素识别 | 第39-40页 |
3.1.3 项目签约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第40-42页 |
3.1.4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第42-45页 |
3.2 S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5页 |
3.3 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45-48页 |
3.3.1 专家调查法的应用 | 第45-47页 |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 第47-48页 |
3.3.3 风险评定标准 | 第48页 |
3.4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 | 第48-59页 |
3.4.1 风险评价体系权重构建 | 第48-55页 |
3.4.2 建立风险评级体系的模糊评价矩阵 | 第55-58页 |
3.4.3 风险评价体系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3.4.4 风险结果分析 | 第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S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防控措施 | 第60-73页 |
4.1 S企业风险原因分析 | 第60-64页 |
4.1.1 外部环境风险原因分析 | 第60页 |
4.1.2 融资企业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4.1.3 质物风险原因分析 | 第61页 |
4.1.4 审批管理风险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4.1.5 合同风险原因分析 | 第62页 |
4.1.6 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4.2 S企业风险控制措施 | 第64-69页 |
4.2.1 外部环境风险规避 | 第64-65页 |
4.2.2 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控制 | 第65页 |
4.2.3 质物风险控制 | 第65-66页 |
4.2.4 审批管理风险控制 | 第66页 |
4.2.5 合同风险控制 | 第66-67页 |
4.2.6 操作风险控制 | 第67-69页 |
4.3 S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 第69-71页 |
4.3.1 信息化建设 | 第69-70页 |
4.3.2 业务、风控和巡检独立管理 | 第70页 |
4.3.3 保险 | 第70-71页 |
4.3.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第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 第79-81页 |
附录B | 第81-8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