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21世纪以来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课文变化及其教学实践研究--以K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7页
    三、核心概念第17-18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语文学科的生本教育取向第20-31页
    第一节 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生本教育的理论历史基础第20-23页
        二、生本教育的理论现实基础第23-24页
    第二节 生本教育理论第24-30页
        一、生本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第24-28页
        二、生本教育理论下的语文课程第28-29页
        三、生本教育理论下的语文教材第29页
        四、生本教育理论下的语文教学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语文教材课文变化的表现第31-42页
    第一节 语文新课标的解读第31-33页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界说第31页
        二、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第31-32页
        三、语文课程的课文变化第32-33页
    第二节 语文教材课文变化的表现第33-37页
        一、语文教材编写建议的阐述第33-34页
        二、语文教材课文变化的索引第34-37页
    第三节 语文教材课文变化的解析第37-41页
        一、语文教材的课文变化第37-40页
        二、课文变化的教学要求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语文教材新增课文的教学审视第42-74页
    第一节 新增课文教学的课堂观察第42-50页
        一、课文变化的课堂教学第42-45页
        二、K市的新增课文教学现状第45-50页
    第二节 新增课文教学的研究设计第50-56页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第50-51页
        二、编制研究工具第51-52页
        三、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52-56页
    第三节 新增课文教学的调查分析第56-73页
        一、调查过程第56-58页
        二、调查结果第58-66页
        三、问题及其分析第66-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语文教材课文变化的教学提升路径第74-94页
    第一节 改变“知识中心”的素养策略第74-79页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第74-75页
        二、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要旨第75-77页
        三、师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旨趣第77-79页
    第二节 转变“教材中心”的运用模式第79-82页
        一、语文教材的宏观使用策略第79-80页
        二、语文教材的古文使用策略第80-82页
    第三节 调整“教师中心”的生命课堂第82-85页
        一、“共同学习型”课堂营建第82-83页
        二、“生态润泽型”课堂发展第83-84页
        三、“经验知识型”课堂深化第84-85页
    第四节 整合“课堂中心”的生本教学第85-93页
        一、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第85-87页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第87-88页
        三、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第88-92页
        四、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语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附录第102-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魏恤政研究
下一篇:孙承泽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