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中非具象“梦境符号”分析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梦境符号”与非具象绘画 | 第11-14页 |
第一节 “梦境符号” | 第11-13页 |
一、梦与梦境 | 第11-12页 |
二、符号 | 第12页 |
三、梦境符号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非具象绘画 | 第13页 |
第三节 梦境符号”与非具象绘画的关系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超现实主义画派 | 第14-16页 |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画派 | 第15页 |
第三节 超现实主义与佛罗伊德 | 第15-16页 |
第三章 非具象“梦境符号”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西方艺术家“米罗,恩特斯,毕加索” | 第16-23页 |
一、米罗 | 第16-19页 |
二、恩斯特 | 第19-21页 |
三、毕加索 | 第21-23页 |
四、小结 | 第23页 |
第二节 中国艺术家“赵兽、冯国栋、徐毛毛” | 第23-29页 |
一、赵兽 | 第24-26页 |
二、冯国栋 | 第26-27页 |
三、徐毛毛 | 第27-28页 |
四、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油画作品中的非具象“梦境符号” | 第29-32页 |
第一节 艺术形式的形成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艺术语言的感情探索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作品与获奖目录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