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本文主要贡献 | 第10-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2.1.1 不良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3页 |
2.1.2 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2.1 国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研究状况及水平 | 第17-22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3章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的案例研究背景 | 第23-29页 |
3.1 浦发银行运营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1.1 浦发银行贷款的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1.2 浦发银行的经营效率分析 | 第25页 |
3.2 浦发银行贷款管理分析 | 第25-27页 |
3.3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与其他银行的比较 | 第27-29页 |
第4章 影响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4.1 宏观经济因素 | 第29-30页 |
4.1.1 GDP增长率 | 第29页 |
4.1.2 实际利率 | 第29-30页 |
4.2 微观经济因素 | 第30-35页 |
4.2.1 贷款产业结构 | 第30-32页 |
4.2.2 贷款客户集中度 | 第32-33页 |
4.2.3 贷款余额 | 第33页 |
4.2.4 存贷比 | 第33-35页 |
第5章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分析 | 第35-54页 |
5.1 不良贷款生成研究 | 第35-40页 |
5.1.1 分布滞后模型的原理 | 第35-36页 |
5.1.2 研究数据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 第36-38页 |
5.1.3 Almon模型的估计 | 第38-40页 |
5.2 分析各因素在不良贷款生成周期中的作用 | 第40-49页 |
5.2.1 贷款余额 | 第40-41页 |
5.2.2 行业集中度 | 第41-43页 |
5.2.3 客户集中度 | 第43-45页 |
5.2.4 存贷款比例 | 第45-46页 |
5.2.5 GDP增长率 | 第46-47页 |
5.2.6 利率 | 第47-49页 |
5.3 不良贷款的管理建议 | 第49-53页 |
5.3.1 盘活现有存量,控制贷款增量 | 第49-50页 |
5.3.2 对贷款行业集中风险进行预警性地研究 | 第50页 |
5.3.3 加强客户审查,紧密客户关系 | 第50-51页 |
5.3.4 降低存贷比,保证资金安全 | 第51-52页 |
5.3.5 适应利率市场化,发挥银行自主性 | 第52页 |
5.3.6 把握国家政策,改善自身发展 | 第52-53页 |
5.4 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和管理的启示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