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谐振接地系统运行原理 | 第13-27页 |
2.1 谐振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 | 第13-18页 |
2.1.1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不对称电压 | 第13-15页 |
2.1.2 电压谐振回路 | 第15-18页 |
2.2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运行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电流谐振回路 | 第18-20页 |
2.2.2 故障残流成分分析 | 第20-22页 |
2.3 消弧线圈熄弧效果分析 | 第22-25页 |
2.3.1 接地故障电流的减小 | 第22-24页 |
2.3.2 间接性弧光接地故障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单相接地故障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 第27-47页 |
3.1 谐振接地系统电网电容电流的计算与测量 | 第27-34页 |
3.1.1 电网电容电流的工程计算法 | 第27-29页 |
3.1.2 电网电容电流的在线测量法 | 第29-31页 |
3.1.3 方波信号注入法测量电网电容电流 | 第31-34页 |
3.2 故障残流谐波分量的分析与检测 | 第34-40页 |
3.2.1 系统谐波源与影响电弧自熄的主要谐波分量 | 第34-35页 |
3.2.2 故障点谐波电压的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3.2.3 故障残流谐波分量的测量 | 第38-40页 |
3.3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测量与计算 | 第40-45页 |
3.3.1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来源 | 第40-41页 |
3.3.2 有功分量的单相经电阻接地测量法 | 第41-43页 |
3.3.3 基于阻尼率d的有功分量测量法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有源全补偿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 第47-68页 |
4.1 有源全补偿消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47-49页 |
4.1.1 有源全补偿消弧装置的组成 | 第47-48页 |
4.1.2 有源全补偿消弧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48-49页 |
4.2 预随调式主消弧装置 | 第49-51页 |
4.2.1 传统消弧线圈的不足之处 | 第49页 |
4.2.2 预随调式主消弧装置的补偿原理 | 第49-51页 |
4.3 辅助有源补偿装置 | 第51-56页 |
4.3.1 辅助有源补偿装置的补偿原理 | 第51-53页 |
4.3.2 辅助有源补偿装置的逆变控制指令电流 | 第53-54页 |
4.3.3 电流跟踪控制技术 | 第54-56页 |
4.4 故障电流分量检测方法的仿真研究 | 第56-67页 |
4.4.1 方波信号注入法的仿真研究 | 第56-58页 |
4.4.2 有功分量测量法的仿真研究 | 第58-59页 |
4.4.3 非线性负荷仿真研究 | 第59-61页 |
4.4.4 谐波分量检测法与有源全补偿消弧装置的仿真研究 | 第61-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