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4-18页 |
1.2.1 非标油业务 | 第14-15页 |
1.2.2 精细化管理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2.1.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精细化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2.1.3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 第21-22页 |
2.1.4 文献述评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6S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2.2.2 “五精四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4P营销理论 | 第25-26页 |
3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销售业务管理现状 | 第26-34页 |
3.1 燃料油公司的非标油业务概述 | 第26-28页 |
3.1.1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业务概况 | 第26页 |
3.1.2 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情况 | 第26-27页 |
3.1.3 非标油的管控指标考核情况 | 第27-28页 |
3.2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销售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现状 | 第28-31页 |
3.2.1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缘由 | 第28-29页 |
3.2.2 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计划 | 第29-31页 |
3.2.3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成效 | 第31页 |
3.3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销售业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31-34页 |
3.3.1 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3.3.2 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较低 | 第32页 |
3.3.3 实施方案不够科学合理 | 第32-34页 |
4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销售业务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 第34-43页 |
4.1 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 第34-35页 |
4.1.1 实现产品组合 | 第34-35页 |
4.1.2 构建品牌 | 第35页 |
4.2 价格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 第35-37页 |
4.2.1 非标油销售业务的定价原则 | 第35-36页 |
4.2.2 定价方法的选用 | 第36页 |
4.2.3 价格改动 | 第36-37页 |
4.3 销售业务途径管理方案 | 第37-41页 |
4.3.1 选择合适的第三方质检机构 | 第37-38页 |
4.3.2 库存管控 | 第38-39页 |
4.3.3 运输管控 | 第39页 |
4.3.4 采购管控 | 第39-40页 |
4.3.5 研发管控 | 第40-41页 |
4.4 非标油业务销售管理方案 | 第41-43页 |
4.4.1 业务销售种类 | 第41-42页 |
4.4.2 销售活动的执行策略 | 第42-43页 |
5 燃料油公司非标油销售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保障对策 | 第43-48页 |
5.1 做好精细化管控的基础工作 | 第43-44页 |
5.1.1 培养精细化管理理念 | 第43-44页 |
5.1.2 合理调整工作环节 | 第44页 |
5.1.3 强化班组构建 | 第44页 |
5.2 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考核和评价 | 第44-46页 |
5.2.1 开展全体公司人员培训工作 | 第44-45页 |
5.2.2 改善激励形式 | 第45页 |
5.2.3 确保考核机制的系统严格 | 第45-46页 |
5.2.4 构建个体宗旨责任制度 | 第46页 |
5.3 健全并丰富精细化管理内容与制度 | 第46-48页 |
5.3.1 确定工作宗旨 | 第46页 |
5.3.2 调整资源配置 | 第46-47页 |
5.3.3 完善工作模式 | 第47页 |
5.3.4 创建系统化的组织结构 | 第47-48页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8-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