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四、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2-25页 |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一、社会阶层理论 | 第27-28页 |
二、社会流动理论 | 第28-30页 |
三、学校教育承担社会再生产功能的机制 | 第30-31页 |
四、教育是促进代际流动还是复制阶层结构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广州大学学生学习体验的总体描述 | 第34-45页 |
一、大学生家庭情况总体分析 | 第34-38页 |
二、城乡大学生学习体验总体描述 | 第38-43页 |
三、城乡大学生学习体验总体描述的初步解释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广州大学学生社团参与的阶层背景差异 | 第45-54页 |
一、不同阶层背景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和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 第46-51页 |
二、大学生担任班委、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工作与参与社团情况差异的阶层背景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广州大学学生社团参与的家庭经济背景差异 | 第54-58页 |
一、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 第54-56页 |
二、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差异情况初步分析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广州大学学生社团参与的家庭文化背景差异 | 第58-63页 |
一、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大学生学习体验的总体描述 | 第58-60页 |
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差异情况初步分析 | 第60-6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3页 |
二、研究结论的解释 | 第63-64页 |
三、对策建议 | 第64-66页 |
四、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