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16页 |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 1.2 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21-31页 |
| 2.1 部队适应 | 第21-24页 |
| 2.1.1 部队适应的定义 | 第21页 |
| 2.1.2 部队适应的测量工具 | 第21-22页 |
| 2.1.3 部队适应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2.1.4 部队适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2.2.4.1 社会人口学因素 | 第23页 |
| 2.2.4.2 环境因素 | 第23-24页 |
| 2.2.4.3 其他因素 | 第24页 |
| 2.2 社会支持 | 第24-25页 |
| 2.2.1 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24页 |
| 2.2.2 社会支持测量工具 | 第24-25页 |
| 2.2.3 社会支持的应用研究 | 第25页 |
| 2.3 人格特质 | 第25-27页 |
| 2.3.1 人格特质的定义 | 第25-26页 |
| 2.3.2 人格特质的测量工具 | 第26-27页 |
| 2.3.3 人格特质的应用研究 | 第27页 |
| 2.4 心理弹性 | 第27-29页 |
| 2.4.1 心理弹性的定义 | 第27页 |
| 2.4.2 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 | 第27-29页 |
| 2.4.3 心理弹性的应用研究 | 第29页 |
| 2.5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第31-34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 3.2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 3.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第31页 |
| 3.2.2 部队新兵适应量表 | 第31页 |
| 3.2.3 大五人格量表(BFI) | 第31-32页 |
| 3.2.4 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 | 第32页 |
| 3.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 | 第32页 |
| 3.3 质量控制 | 第32页 |
| 3.4 伦理考虑 | 第32-33页 |
| 3.5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结果 | 第34-46页 |
| 4.1 入伍新兵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 | 第34页 |
| 4.2 入伍新兵部队适应得分情况 | 第34-35页 |
| 4.3 入伍新兵部队适应得分情况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分析 | 第35-37页 |
| 4.4 入伍新兵部队适应与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 第37-39页 |
| 4.5 部队适应与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 4.6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 第41-46页 |
| 4.6.1 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与部队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1-43页 |
| 4.6.2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部队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6-49页 |
| 5.1 部队适应现状分析 | 第46页 |
| 5.2 部队适应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 5.3 新兵部队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第47页 |
| 5.4 新兵部队适应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 第47页 |
| 5.5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部队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7-48页 |
| 5.6 心理弹性在人格特质与部队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50-51页 |
| 7.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 | 第50页 |
| 7.2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附录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