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2-13页 |
1.3.2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3页 |
1.3.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14-15页 |
1.4.3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5.1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 第17-18页 |
2.1.2 政府责任与政府缺位 | 第18-19页 |
2.2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 | 第19-20页 |
2.2.1 初步形成的危机管理体制 | 第19页 |
2.2.2 基本完备了危机预案体系 | 第19-20页 |
2.2.3 基本健全了危机管理法律 | 第20页 |
2.3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2.3.1 危机预警不到位 | 第20页 |
2.3.2 危机决策能力不强 | 第20-21页 |
2.3.3 危机沟通能力偏弱 | 第21页 |
2.3.4 责任追究不到位 | 第21页 |
2.3.5 政府信息不公开 | 第21-22页 |
2.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典型性及代表性分析 | 第22-24页 |
2.4.1 危机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 第22-23页 |
2.4.2 城市危机教育需要强化 | 第23页 |
2.4.3 政府和公众在信息沟通上存在障碍 | 第23页 |
2.4.4 城市危机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 第23页 |
2.4.5 城市危机管理机制需要优化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 第25-30页 |
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情况概述 | 第25-27页 |
3.1.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背景 | 第25页 |
3.1.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经过 | 第25-26页 |
3.1.3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责任追究 | 第26-27页 |
3.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3.2.1 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风险未作评估 | 第27页 |
3.2.2 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 | 第27页 |
3.2.3 预防准备严重缺失 | 第27页 |
3.2.4 对监测人员流量变化情况未及时研判、预警,未发布提示信息 | 第27-28页 |
3.3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暴露的问题 | 第28-29页 |
3.3.1 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 | 第28页 |
3.3.2 现场管理不力 | 第28-29页 |
3.3.3 应对处置不当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 第30-34页 |
4.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 第30-31页 |
4.1.1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4.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的不足之处 | 第31页 |
4.2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问题 | 第31-32页 |
4.2.1 预警准备不足 | 第31-32页 |
4.2.2 预警信息传递不到位 | 第32页 |
4.2.3 预警工作落实不到位 | 第32页 |
4.3 上海踩踏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启示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分析 | 第34-37页 |
5.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分析 | 第34-35页 |
5.1.1 建立危机管理现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 第34页 |
5.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 | 第34-35页 |
5.2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现场管理问题 | 第35页 |
5.2.1 决策指挥不科学 | 第35页 |
5.2.2 现场秩序维持不到位 | 第35页 |
5.3 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机制的启示 | 第35-3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分析 | 第37-40页 |
6.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6.1.1 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 第37页 |
6.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的不足之处 | 第37-38页 |
6.2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应对处置问题 | 第38-39页 |
6.2.1 快速响应机制的不足 | 第38页 |
6.2.2 民众防范意识薄弱 | 第38页 |
6.2.3 信息传递不及时 | 第38-39页 |
6.3 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机制的启示 | 第3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七章 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 第40-47页 |
7.1 事前注重预防,把握处置主动权 | 第40-42页 |
7.1.1 加强宣传教育 | 第40-41页 |
7.1.2 完善预警机制 | 第41-42页 |
7.1.3 加强基础建设 | 第42页 |
7.2 事中迅速协调,确保及时稳妥处置 | 第42-44页 |
7.2.1 建立指挥统一、反应迅速领导体制 | 第42-43页 |
7.2.2 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7.2.3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动员机制 | 第44页 |
7.3 事后抓好总结,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 第44-47页 |
7.3.1 扎实做好后续工作 | 第45页 |
7.3.2 认真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第45页 |
7.3.3 完善落实督导问责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