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庄子》藉外型寓言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绪论第14-19页
    一、选题简介第14页
    二、古今研究综述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4-17页
        (一) 关于古代《庄子》寓言的研究第14-15页
        (二) 关于近现代《庄子》寓言研究第15-17页
            1. 近代《庄子》寓言研究第15-16页
            2. 建国以来《庄子》寓言研究第16-17页
        (三)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7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第一章 正名:《庄子》中的"寓言"与"寓言"中的藉外型寓言第19-40页
    第一节 《庄子》中的"寓言"与"寓言十九"第19-27页
        一、"寓言"的出处及释义第19-21页
        二、《庄子》中的"寓言十九"第21-24页
            (一) 十言九信说第21页
            (二) 十中有九说第21-22页
            (三) 十又九条说第22-24页
                1. 在《庄子》语境中"十九"为比重,非确数第23页
                2. 寓言十九条,与其对"寓言"的界定不符第23页
                3. 寓言的选定范围有主观臆断之嫌第23-24页
        三、《庄子》"寓言"含义的特征第24-27页
            (一) 寓言的目的为完整地论说道理第24-25页
            (二) 不直接说理第25-26页
            (三) 间接说理的形式第26-27页
    第二节 "寓言"中的藉外型寓言第27-40页
        一、《庄子》藉外型寓言的界定问题第27-29页
            (一) 关于"内"的界定第27-28页
            (二) 关于"外"的界定第28页
            (三) 关于"理"的界定第28-29页
        二、《庄子》藉外型寓言的"藉外"特征与形式第29-33页
            (一) 《庄子》藉外型寓言的"藉外"特征第29-31页
                1. 非庄子学派形象的出现第29-30页
                2. 形象服务于说理第30-31页
                3. 寄寓的道理为庄学思想第31页
            (二) 《庄子》藉外型寓言的形式第31-33页
                1. 对话式第31-32页
                2. 述评式第32-33页
        三、《庄子》藉外型寓言的特点第33-40页
            (一) 以语言为载体,汪洋恣肆第33页
            (二) 以叙事为依托,光怪陆离第33-37页
                1. 据庄子生平故事改编演绎第34-35页
                2. 据世传故事敷衍变化第35页
                3. 据道听途说阐发道理第35-36页
                4. 据浪漫想象凭空虚构第36-37页
            (三) 以人物形象为中转,千姿百态第37页
            (四) 以达理为旨归,不谴是非第37-40页
第二章 取象:《庄子》藉外型寓言中形象的选取与归类第40-60页
    第一节 《庄子》藉外型寓言中形象的选取第40-46页
        一、《庄子》藉外型寓言取象与论道的关系第41-43页
            (一) 从道不可言到道无所不在:虚设形象的意图第41-42页
                1. 道不可言第41页
                2. 道无所不在第41-42页
            (二) 道无象而寓于象第42-43页
        二、《庄子》藉外型寓言的取象特征第43-46页
            (一) 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非庄派人物庄子化第43-44页
            (二) 天地并生,物我为一:动植物、无生物、现象、概念人格化第44-45页
            (三) 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天文、地理、人群、物类多元化第45页
            (四)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常用形象与说理内容绑定化第45-46页
    第二节 《庄子》藉外型寓言中形象的归类第46-53页
        一、庄子化的人物形象第47-51页
            (一) 历史人物形象第47-49页
                1. 不能完全断定实存,但已固化在上古典籍中的商前历史人物形象第48-49页
                2. 上古典籍中可查的周代历史人物形象第49页
            (二) 传说人物形象第49-51页
                1. 虚拟的闻道人物形象第50-51页
                2. 虚构的畸形人物形象第51页
                3. 模糊的民间人物形象第51页
        二、人格化的自然形象与拟人化的概念形象第51-53页
            (一) 人格化的自然形象第51-53页
                1. 天文形象第52页
                2. 地理形象第52页
                3. 植物形象第52-53页
                4. 无生物形象第53页
            (二) 拟人化的概念形象第53页
    第三节 类型化寓言及形象与义理的绑定组合第53-60页
        一、甲寓言第55-56页
        二、乙寓言第56-57页
        三、丙寓言第57-60页
第三章 变体:《庄子》藉外型寓言的体式与结构第60-78页
    第一节 《庄子》藉外型寓言体式构思在先秦典籍中的雏形第60-64页
        一、《周易》借事喻理的思维方式第61-62页
        二、《左传》征引事例以印证观点的论说意识第62-63页
        三、《论语》语录对话的论说体式第63-64页
    第二节 《庄子》藉外型寓言中的主要构思体式第64-71页
        一、故事或问答+语录体说理,即后说理式第64-66页
        二、开门见山式直接问答,即开门问答式第66-67页
        三、情境或事由描述+问答说理,即引子问答式第67-68页
        四、情境或事由描述+问答说理+说理效果的描述总结,即引子问答收尾式第68-71页
    第三节 《庄子》藉外型寓言的行文用笔第71-75页
        一、引出下文的伏笔:人物相遇机缘与背景材料第71-73页
        二、峰回路转的折笔:时间或空间等场景转换第73-74页
        三、收束上文的回笔:事件结果或说理效果第74-75页
    第四节 有关《庄子》藉外型寓言中的引言套嵌现象第75-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附录 庄子藉外型寓言一览表第85-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学位论文评论及答辩情况表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词素组研究
下一篇:清代平原二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