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一般问题 | 第10-12页 |
1.1.2 具体问题 | 第12页 |
1.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共享经济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政府管制契约研究 | 第14-17页 |
1.2.3 网约车管制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9页 |
1.5 论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网约车的管制正当性及目标 | 第21-28页 |
2.1 网约车的发展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全球服务贸易下的网约车 | 第21-22页 |
2.1.2 网约车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22-24页 |
2.2 网约车管制基础和目标 | 第24-28页 |
2.2.1 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 第24页 |
2.2.2 出租车管制基础 | 第24-25页 |
2.2.3 网约车管制基础 | 第25-26页 |
2.2.4 网约车管制目标 | 第26-28页 |
3 网约车的管制契约 | 第28-34页 |
3.1 管制契约界定 | 第28-29页 |
3.2 不同网约车管制契约分析 | 第29-31页 |
3.2.1 "管司机、管车辆"模式 | 第29页 |
3.2.2 "管平台"模式 | 第29-30页 |
3.2.3 "混合"模式 | 第30-31页 |
3.3 网约车管制契约成本收益分析及选择 | 第31-34页 |
4 网约车管制工具的选择 | 第34-40页 |
4.1 社会性管制 | 第34页 |
4.2 网约车管制工具成本效益分析 | 第34-40页 |
4.2.1 事前许可 | 第35-36页 |
4.2.2 强制性标准 | 第36-37页 |
4.2.3 经济工具 | 第37-39页 |
4.2.4 信息披露 | 第39-40页 |
5 案例分析—对中国北京和美国加州网约车管理细则的比较分析 | 第40-48页 |
5.1 网约车政策背景 | 第40-42页 |
5.2 网约车管制政策分析 | 第42-44页 |
5.3 网约车管制契约及工具效率分析 | 第44-47页 |
5.4 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