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梨论文

梨花芽休眠转换的分子网络及调控机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语表第14-20页
1 绪论第20-35页
    1.1 芽休眠及其诱导和解除第21-22页
        1.1.1 芽休眠及其意义第21页
        1.1.2 芽休眠的诱导和解除第21-22页
    1.2 芽休眠状态转变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分子调控机制第22-30页
        1.2.1 激素代谢第23-25页
        1.2.2 抗氧化代谢第25页
        1.2.3 糖代谢第25页
        1.2.4 水分代谢第25-26页
        1.2.5 环境响应相关基因第26-28页
        1.2.6 MADS-Box家族基因对芽休眠的调控作用第28-30页
    1.3 表观遗传及其对芽休眠的调控第30-32页
        1.3.1 microRNA对芽休眠的调控作用第30-31页
        1.3.2 DNA甲基化对芽休眠的调控作用第31-32页
        1.3.3 组蛋白修饰对芽休眠的调控作用第32页
    1.4 梨芽休眠研究进展第32-33页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3-35页
2 梨MIKC~C-type MADS 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第35-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2.1.1 试验材料第36页
        2.1.2 试验方法第36-41页
            2.1.2.1 萌芽率统计第36-37页
            2.1.2.2 内休眠时期和休眠状态的确定第37页
            2.1.2.3 RNA的提取第37页
            2.1.2.4 DNaseI处理和cDNA文库构建第37-38页
            2.1.2.5 梨MIKC~C-type MADS B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第38-39页
            2.1.2.6 5'RACE、3'RACE和基因克隆分析第39-40页
            2.1.2.7 梨MIKC~C家族基因组织特异性分析和休眠过程中表达模式分析第40-41页
            2.1.2.8 统计分析第4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2.2.1 梨MIKC~C基因家族位置及特征第41-42页
        2.2.2 梨MIKC~C家族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42-43页
        2.2.3 梨MIKC~C家族基因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第43-46页
        2.2.4 梨MIKC~C家族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46-47页
        2.2.5 2010/11年度'酥梨'休眠状态第47页
        2.2.6 梨MIKC~C家族基因在休眠转变过程中表达分析第47-48页
    2.3 讨论第48-50页
3 低温调控梨花芽休眠的分子网络研究第50-6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3.1.1 试验材料第50-51页
        3.1.2 试验方法第51-53页
            3.1.2.1 萌芽率统计第51页
            3.1.2.2 RNA的提取第51页
            3.1.2.3 DNase I处理和cDNA文库构建第51页
            3.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第51页
            3.1.2.5 载体构建第51页
            3.1.2.6 酵母单杂交实验(Y1H)第51-52页
            3.1.2.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Dual-Luciferase assay)第52-5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3.2.1 DAM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53-54页
        3.2.2 CBF蛋白诱导PpDAM基因表达的互作验证第54-56页
        3.2.3 DAM蛋白诱导PpFT2基因表达的互作验证第56-59页
        3.2.4 冷响应因子在梨花芽休眠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第59页
    3.3 讨论第59-62页
4 脱落酸及其信号途径中HD-Zip家族基因调控梨花芽休眠的机制第62-8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3-67页
        4.1.1 试验材料第63页
        4.1.2 试验方法第63-67页
            4.1.2.1 植物激素提取方法第63页
            4.1.2.2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63-65页
            4.1.2.3 酵母单杂交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第65页
            4.1.2.4 梨HD-Zip家族基因休眠过程中表达模式分析第65-6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7-82页
        4.2.1 利用UPLC/MS/MS测定梨内源激素方法的建立第67-71页
        4.2.2 梨花芽休眠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第71-72页
        4.2.3 全基因组梨HD-Zip家族基因鉴定第72-78页
        4.2.4 梨花芽休眠过程中HD-Zip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8-81页
            4.2.4.1 HD-ZipⅠ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78页
            4.2.4.2 HD-ZipⅡ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78-79页
            4.2.4.3 HD-ZipⅢ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79-80页
            4.2.4.4 HD-ZipⅣ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80-81页
        4.2.5 PpHB22与DAM的互作分析第81-82页
    4.3 讨论第82-85页
5 microRNA调控梨花芽休眠分子机制的初探第85-11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5-90页
        5.1.1 试验材料第85页
        5.1.2 试验方法第85-90页
            5.1.2.1 全基因组预测梨miRNA第85-86页
            5.1.2.2 miRNA靶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第86页
            5.1.2.3 miRNA的提取第86-87页
            5.1.2.4 Small 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分析第87-88页
            5.1.2.5 miRNA表达模式聚类分析第88-89页
            5.1.2.6 差异表达mi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第89页
            5.1.2.7 利用5RACE对miRNA剪切位点的鉴定第89-9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0-107页
        5.2.1 全基因组预测miRNA及其靶基因功能分析第90-96页
            5.2.1.1 梨基因组miRNA的鉴定第90-92页
            5.2.1.2 miRNA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第92-96页
        5.2.2 利用sRNA-Seq对梨休眠过程miRNA的表达模式分析第96-107页
            5.2.2.1 梨花芽休眠过程中miRNA的鉴定第96-102页
            5.2.1.2 休眠过程中梨miRNA的表达模式分析第102-104页
            5.2.1.3 梨花芽休眠期间差异表达miRNA的qRT-PCR验证分析第104页
            5.2.1.4 利用降解组分析miRNA靶基因的第104-106页
            5.2.1.5 mi6390通过降解DAMs调控芽休眠第106-107页
    5.3 讨论第107-110页
6 DNA甲基化对梨花芽休眠的调控研究第110-126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11-118页
        6.1.1 甲基化抑制剂对梨花芽休眠状态的影响第111页
        6.1.2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111-118页
            6.1.2.1 萌芽率统计第111页
            6.1.2.2 RNA的提取第111页
            6.1.2.3 DNA提取第111-112页
            6.1.2.4 全基因组Bisulfite甲基化测序(GWBS—Seq)和转录组研究第112-113页
            6.1.2.5 DNA甲基化测序分析第113-115页
            6.1.2.6 甲基化位点检测第115-116页
            6.1.2.7 甲基化差异区域分析和结构注释第116页
            6.1.2.8 DNA甲基化组关联的转录组学分析第116-117页
            6.1.2.9 DNA甲基化对休眠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第117-11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18-124页
        6.2.1 DNA甲基化抑制剂对梨花芽休眠状态的影响第118-119页
        6.2.2 梨花芽全基因组C位点甲基化状态第119-120页
        6.2.3 CG、CHG和CHH甲基化位点比例分析第120页
        6.2.4 基因组上不同功能元件甲基化分布第120-121页
        6.2.5 休眠期间DNA甲基化差异区域(DMR)富集分析第121-123页
        6.2.6 休眠期间蛋白互作网络构建第123-124页
        6.2.7 休眠期间共表达网络节点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124页
    6.3 讨论第124-126页
7 小结与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4页
附表1 梨基因组鉴定miRNA序列及特征分析第144-150页
附表2 梨miRNA基因簇信息第150-153页
附表3 梨miRNA参与的生物学途径第153-154页
作者简历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型新烟碱类农药对环境模式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