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投资人决策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 P2P网络借贷的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2.1.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P2P网络借贷的流程 | 第18-19页 |
2.1.3 国内P2P网贷运营模式 | 第19页 |
2.2 P2P网络借贷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信用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3.1 P2P网贷平台研究 | 第21页 |
2.3.2 投资人行为决策理论 | 第21-22页 |
2.3.3 投资人在网贷平台的研究 | 第22-23页 |
2.3.4 借款人在网贷平台的研究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3 国内投资渠道及P2P网贷分析 | 第25-39页 |
3.1 投资的界定及其构成 | 第25-26页 |
3.1.1 投资概念 | 第25页 |
3.1.2 投资特点 | 第25-26页 |
3.2 我国居民现有投资方式对比 | 第26-32页 |
3.2.1 P2P网贷与流动性强的投资方式对比 | 第26-30页 |
3.2.2 P2P网贷与流动性弱的投资方式对比 | 第30-32页 |
3.3 我国P2P现状分析 | 第32-36页 |
3.3.1 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现状 | 第32-34页 |
3.3.2 P2P网贷的投资趋势 | 第34-35页 |
3.3.3 P2P网贷的问题 | 第35-36页 |
3.4 P2P网贷平台投资人的特点 | 第36-39页 |
4 P2P网络借贷投资人所面临的风险 | 第39-43页 |
4.1 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 | 第39-40页 |
4.1.1 借款人道德危机发生信用风险 | 第39-40页 |
4.1.2 借款者个人因素导致的信用风险 | 第40页 |
4.2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 | 第40-42页 |
4.2.1 信用风险 | 第40-41页 |
4.2.2 操作风险 | 第41页 |
4.2.3 其他风险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5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 第43-60页 |
5.1 模型的建立与理论假设 | 第43-46页 |
5.1.1 因子分析法 | 第43-44页 |
5.1.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 | 第44-46页 |
5.2 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变量的选取 | 第46-48页 |
5.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51页 |
5.4 因子分析 | 第51-57页 |
5.5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我国P2P网贷行业投标行为建议 | 第60-65页 |
6.1 借款人结论 | 第60-61页 |
6.1.1 借款人信息决策行为 | 第60-61页 |
6.1.2 改进意见 | 第61页 |
6.2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61-63页 |
6.2.1 网贷平台的内部风险控制 | 第61-62页 |
6.2.2 网贷平台的外部风险控制 | 第62-63页 |
6.3 创新点 | 第63页 |
6.4 研究不足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