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 稻田氮肥利用状况 | 第10-11页 |
1.1 氮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10页 |
1.2 稻田氮肥去向 | 第10-11页 |
2 稻田氨挥发研究 | 第11-15页 |
2.1 稻田氨挥发机理 | 第11页 |
2.2 影响氨挥发的因素 | 第11-13页 |
2.3 氨挥发的环境效应 | 第13页 |
2.4 氨挥发的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2.5 降低氨挥发的主要途径 | 第14-15页 |
3 缓控释肥 | 第15-19页 |
3.1 缓控释肥的种类及释放机制 | 第15-16页 |
3.2 缓控释肥的效应分析 | 第16-17页 |
3.3 缓控释肥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5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缓控释肥种类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2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1.2 试验方案 | 第28页 |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8-29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2.1 产量构成特点 | 第30-31页 |
2.2 缓控释肥组配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 第31-33页 |
2.3 缓控释肥组配对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 | 第33-35页 |
2.4 缓控释肥组配对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6-37页 |
3.1 缓控释肥种类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36页 |
3.2 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不同环境条件对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效应的影响 | 第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三章 缓控释肥种类及施肥方式对水稻氮素响应及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 第4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1.2 试验方案 | 第43-44页 |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44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2.1 缓控释肥组配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 第45-47页 |
2.2 缓控释肥组配对挥发损失量、损失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2.3 缓控释肥组配对水稻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吸氮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9-52页 |
3.1 缓控释肥种类对水稻氨挥发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 施肥方式对水稻氨挥发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50页 |
3.3 不同环境条件对氨挥发的影响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第四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58-64页 |
1 讨论 | 第58-59页 |
1.1 缓控释肥释放速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58页 |
1.2 缓控释肥的种类及施肥方式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和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 第58-59页 |
2 结论 | 第59-60页 |
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0页 |
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