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响应及削减对策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9页
第二章 江苏省概况第19-31页
    2.1 地理位置第19页
    2.2 自然概况第19-22页
        2.2.1 地形地貌第19-20页
        2.2.2 气候第20页
        2.2.3 土壤第20-21页
        2.2.4 植被第21页
        2.2.5 河流水系第21-22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6页
    2.4 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第26-31页
        2.4.1 农田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第26-28页
        2.4.2 工业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第28-31页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及水环境污染因子响应研究第31-43页
    3.1 指标体系第31-33页
        3.1.1 指标筛选原则第31页
        3.1.2 指标体系建立第31-33页
    3.2 数据来源第33页
    3.3 水环境污染因子响应研究第33-43页
        3.3.1 数据标准化第33-34页
        3.3.2 主成分分析第34-37页
        3.3.3 产业结构污染因子的水环境响应第37-43页
第四章 江苏省产业结构水环境污染响应综合评价第43-49页
    4.1 系统聚类分析第43-46页
    4.2 水环境污染区域特征对比第46-49页
        4.2.1 水环境污染区、县(市)区域特征对比第46-47页
        4.2.2 水环境污染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特征对比第47-49页
第五章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削减对策研究第49-53页
    5.1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优化相结合第49页
    5.2 调整高污染工业结构第49-50页
    5.3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50页
    5.4 提高污染削减能力第50-51页
    5.5 分地区建议第51-53页
        5.5.1 苏南地区第51-52页
        5.5.2 苏中地区第52页
        5.5.3 苏北地区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创新与不足第53-54页
        6.2.1 创新第53页
        6.2.2 不足之处第53-54页
    6.3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菲降解细菌在植物根表的成膜作用及其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
下一篇:江苏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