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 第10-12页 |
1.1.1 金属腐蚀概况 | 第10页 |
1.1.2 金属腐蚀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3 金属腐蚀的防护 | 第11-12页 |
1.2 缓蚀剂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2.1 缓蚀剂的发展简史 | 第12-13页 |
1.2.2 缓蚀剂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3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3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性能 | 第16-19页 |
1.3.1 双子表面活性剂概况 | 第16-17页 |
1.3.2 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盐酸中的缓蚀性能 | 第17-18页 |
1.3.3 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硫酸中的缓蚀性能 | 第18页 |
1.3.4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缓蚀性能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2页 |
第2章 头基为羟乙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性能 | 第22-4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双子表面活性剂 12-n-12(EtOH)的合成 | 第23-25页 |
2.2.2 失重法缓蚀性能测试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5页 |
2.3.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 | 第25-28页 |
2.3.2 缓蚀性能比较 | 第28-33页 |
2.3.3 热力学参数及吸附机理 | 第33-41页 |
2.3.4 动力学参数 | 第41-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刚性联接链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性能 | 第46-62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双子表面活性剂n-Ph-n的合成 | 第47-48页 |
3.2.2 失重法缓蚀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 | 第49-51页 |
3.3.2 缓蚀性能比较 | 第51-53页 |
3.3.3 热力学参数及吸附机理 | 第53-58页 |
3.3.4 动力学参数 | 第58-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协同缓蚀性能 | 第62-80页 |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2-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4.2.1 双子表面活性剂 16416 的合成 | 第63-64页 |
4.2.2 失重法缓蚀性能测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8页 |
4.3.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 | 第64-65页 |
4.3.2 缓蚀性能比较 | 第65-68页 |
4.3.3 协同参数 | 第68-69页 |
4.3.4 热力学参数及吸附机理 | 第69-74页 |
4.3.5 动力学参数 | 第74-76页 |
4.3.6 扫描电镜图(SEM)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