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 互联网金融 | 第19-24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19页 |
2.2 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 | 第19-20页 |
2.2.1 技术优势,显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19-20页 |
2.2.2 成本优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 第20页 |
2.2.3 关注用户体验,用户粘性增强 | 第20页 |
2.3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 第20-21页 |
2.3.1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两面性 | 第20-21页 |
2.3.2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1页 |
2.4 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冲击 | 第21-22页 |
2.4.2 互联网金融加速普惠金融步伐 | 第22页 |
2.4.3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行业合作及转型升级 | 第22页 |
2.4.4 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行业向综合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 第22页 |
2.5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4-36页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及其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3.1.1 第三方支付 | 第24-26页 |
3.1.2 P2P网贷 | 第26-27页 |
3.1.3 众筹 | 第27-29页 |
3.1.4 电商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 第29-30页 |
3.1.5 互联网银行 | 第30页 |
3.1.6 金融网销(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 第30-31页 |
3.1.7 大数据征信 | 第31-33页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第33-34页 |
3.2.1 缺乏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行业自律不完善 | 第33页 |
3.2.2 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信息共享不够 | 第33页 |
3.2.3 风险来源复杂化,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 第33-34页 |
3.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3.3.1 行业整合趋势加强,互联网金融市场向综合化发展 | 第34页 |
3.3.2 互联网金融市场细分化,垂直领域产品更加专业化 | 第34页 |
3.3.3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战场 | 第34-35页 |
3.3.4 互联网金融将更多向农村用户以及个人服务 | 第35-36页 |
4.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案例分析 | 第36-57页 |
4.1 案例背景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介 | 第36-38页 |
4.1.1 案例背景 | 第36页 |
4.1.2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介 | 第36-38页 |
4.2 业务版图构建及蚂蚁金服金融生态圈 | 第38-41页 |
4.2.1 业务版图构建 | 第38-39页 |
4.2.2 金融生态圈构建 | 第39-41页 |
4.3 蚂蚁金融服务宗旨及盈利模式分析 | 第41-43页 |
4.3.1 蚂蚁金服服务宗旨 | 第41页 |
4.3.2 盈利模式分析——基于长尾理论分析 | 第41-43页 |
4.4 蚂蚁金服主要产品业务 | 第43-52页 |
4.4.1 支付业务 | 第43-45页 |
4.4.2 理财业务 | 第45-47页 |
4.4.3 融资业务 | 第47-49页 |
4.4.4 征信业务 | 第49-50页 |
4.4.5 国际业务 | 第50页 |
4.4.6 技术和数据业务 | 第50-52页 |
4.5 蚂蚁金服发展战略——基于SWOT分析 | 第52-57页 |
4.5.1 优势分析 | 第52页 |
4.5.2 劣势分析 | 第52-53页 |
4.5.3 机会分析 | 第53-55页 |
4.5.4 威胁分析 | 第55-57页 |
5.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 第57-60页 |
5.1 提升监管效率,加强行业自律 | 第57-58页 |
5.2 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特性 | 第58页 |
5.3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行业信用信息共享 | 第58-59页 |
5.4 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 | 第59页 |
5.5 加强自身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能力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2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60-61页 |
6.2 论文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