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织染、服装、刺绣工艺美术论文--地毯、挂毯论文

蒙古族毡绣艺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3页
一、蒙古族毡绣及其种类第13-32页
    1.1 蒙古族毡绣艺术第13-17页
        1.1.1 源远流长的民族毡绣第13-16页
        1.1.2 蒙古族毡绣的民族性第16-17页
    1.2 蒙古族毡绣艺术的种类第17-30页
        1.2.1 观赏性毡绣第17-19页
        1.2.2 实用性毡绣第1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二、蒙古族毡绣的形式特征第32-60页
    2.1 构图特征第32-42页
        2.1.1 单独性图案构图第33-37页
        2.1.2 连续性图案构图第37-40页
        2.1.3 抽象性图案构图第40-42页
    2.2 色彩特征第42-49页
        2.2.1 黑白相间第43-46页
        2.2.2 褐黄并茂第46-48页
        2.2.3 蓝红呼应第48-49页
    2.3 点线面特征第49-57页
        2.3.1 点:蒙古族数字观的物化第50-53页
        2.3.2 线:直曲弧线美感的再现第53-57页
        2.3.3 面:点线创造造型之美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三、蒙古族毡绣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第60-71页
    3.1 蒙古族毡绣造型的审美特征第61-65页
        3.1.1 韵律之美第61-62页
        3.1.2 气势之美第62-63页
        3.1.3 严谨之美第63-64页
        3.1.4 和谐之美第64-65页
    3.2 蒙古族毡绣艺术所包含的的文化意蕴第65-70页
        3.2.1 对长生天的崇拜第67-68页
        3.2.2 对自然界的崇尚第68-69页
        3.2.3 对英雄祖先崇拜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四、蒙古族毡绣的保护传承第71-83页
    4.1 蒙古族毡绣艺术的瓶颈第72-74页
        4.1.1 瓶颈的内因:文化土壤的松动第72-73页
        4.1.2 瓶颈的外因:现代文明的冲撞第73-74页
    4.2 蒙古族毡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第74-78页
        4.2.1 民间传承第75-76页
        4.2.2 政府保护第76-78页
    4.3 蒙古族毡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第78-81页
        4.3.1 文化圈的建设:非遗项目第78-80页
        4.3.2 产业化的发展:市场前景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结语第83-84页
参考资料第84-85页
附录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神话理论视角剖析《看不见的人》的身份追寻主题
下一篇: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