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提出问题 | 第10-16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微课在国外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微课在国内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访谈法 | 第14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1.4.4 实验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6 中学开展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自主学习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 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2.4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 第19-21页 |
第3章 微课概述 | 第21-24页 |
3.1 微课的含义 | 第21-22页 |
3.2 微课的特点 | 第22-23页 |
3.3 微课的类型 | 第23-24页 |
第4章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 | 第24-29页 |
4.1 微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24-25页 |
4.2 微课设计的程序 | 第25-28页 |
4.3 微课的评价 | 第28-29页 |
第5章 初中数学微课案例 | 第29-39页 |
5.1 概念讲授类 | 第29-30页 |
5.1.1《有理数的乘方》微课简介 | 第29页 |
5.1.2《有理数的乘方》微课教学设计 | 第29-30页 |
5.1.3 设计意图及可行性分析 | 第30页 |
5.2 课后拓展提升类 | 第30-32页 |
5.2.1《参数a,b,c对抛物线的控制》微课简介 | 第30-31页 |
5.2.2《参数a,b,c对抛物线的控制》微课教学设计 | 第31页 |
5.2.3 设计意图及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5.3 解题型微课 | 第32-34页 |
5.3.1《中考常见压轴题赏析--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微课简介 | 第32-33页 |
5.3.2《中考常见压轴题赏析--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微课教学设计 | 第33-34页 |
5.3.3 设计意图及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5.4 复习归纳类 | 第34-36页 |
5.4.1《一元一次不等式》微课简介 | 第34-35页 |
5.4.2《一元一次不等式》微课教学设计 | 第35-36页 |
5.4.3 设计意图及可行性分析 | 第36页 |
5.5 数学文化类微课 | 第36-37页 |
5.5.1《勾股定理》微课简介 | 第36页 |
5.5.2《勾股定理》微课教学设计 | 第36-37页 |
5.5.3 设计意图及可行性分析 | 第37页 |
5.6 微课案例应用建议 | 第37-39页 |
第6章 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 第39-44页 |
6.1 课题研究前的准备 | 第39页 |
6.1.1 研究学校现状 | 第39页 |
6.1.2 实验准备阶段 | 第39页 |
6.2 微课学习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 | 第39-42页 |
6.2.1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6.2.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9页 |
6.2.3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6.2.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1页 |
6.2.5 调查结论 | 第41-42页 |
6.3 教学实践的实施 | 第42-44页 |
第7章 对未来微课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 第44-48页 |
7.1 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的建议 | 第44-45页 |
7.2 制度保障及网络平台建设 | 第45页 |
7.3 理念提升 | 第45-46页 |
7.3.1 广大教师的认识与支持问题 | 第45页 |
7.3.2 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问题 | 第45-46页 |
7.4 具体实施层面 | 第46-48页 |
7.4.1 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 第46页 |
7.4.2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第46页 |
7.4.3 微课视频内容系统化的问题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1 微课设计指标 | 第50-53页 |
附录 2 | 第53-58页 |
附录 3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