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权利观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5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页 |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3-14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马克思权利观的历史生成 | 第15-24页 |
·马克思权利观的理论渊源 | 第15-18页 |
·古希腊时期的权利观 | 第15-16页 |
·中世纪时期的权利观 | 第16-17页 |
·资产阶级的权利观 | 第17-18页 |
·马克思权利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8-20页 |
·马克思权利观形成的经济条件 | 第18-19页 |
·马克思权利观形成的政治条件 | 第19-20页 |
·马克思权利观形成的思想文化条件 | 第20页 |
·马克思权利观形成的两个阶段 | 第20-24页 |
·理性批判主义权利观阶段 | 第21-22页 |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阶段 | 第22-24页 |
3 马克思权利观的主要内容 | 第24-40页 |
·马克思权利观的界定 | 第24-28页 |
·权利的起源 | 第24-25页 |
·权利的价值指向 | 第25-26页 |
·权利的实现方式 | 第26-28页 |
·马克思权利观的政治哲学基础 | 第28-36页 |
·权力是权利的保障 | 第28-31页 |
·民主是实现权利的目的和手段 | 第31-34页 |
·平等是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核心 | 第34-36页 |
·马克思权利观的基本特点 | 第36-40页 |
·历史性 | 第36-37页 |
·社会性 | 第37-38页 |
·批判性 | 第38-40页 |
4 马克思权利观的当代启示 | 第40-48页 |
·以权利维护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40-43页 |
·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 第40-41页 |
·加强民意表达的法治保障机制 | 第41-42页 |
·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 第42-43页 |
·以权利制约权力:构建社会主义权利保障体系 | 第43-45页 |
·依法保障公民监督权的实现 | 第43-44页 |
·完善公共决策的听证制度 | 第44页 |
·培育公民社会,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以权利塑造公民:培养公民权利意识 | 第45-48页 |
·培养参与型公民文化 | 第45-46页 |
·完善民意表达的运行机制 | 第46-47页 |
·依法管理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