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 第14-15页 |
·食品中铅、镉的污染现状 | 第15-17页 |
·茶叶中铅的污染 | 第15-16页 |
·鱼粉中镉的污染 | 第16-17页 |
·常用非电化学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方法 | 第17-19页 |
·重金属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19-24页 |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 第19-20页 |
·极谱法 | 第20-21页 |
·溶出伏安法 | 第21-22页 |
·溶出伏安法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电位溶出法 | 第23-24页 |
·电极、电极修饰方法与材料 | 第24-26页 |
·电极与电极修饰方法 | 第24页 |
·电极修饰材料 | 第24-2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6-28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研究课题的意义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2章 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痕量铅CHA/[BMIM]PF_6/SDBS/Nafion SPCE多重增敏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 第30-43页 |
·试验部分 | 第3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CHA的制备方法 | 第31页 |
·电极的修饰方法 | 第31页 |
·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痕量铅 | 第31页 |
·循环伏安法表征三重修饰对Pb~(2+)响应的方法 | 第31-32页 |
·实际样品预处理及铅含量测定方法 | 第32页 |
·样品铅含量计算 | 第32页 |
·检测结果比较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碳酸羟基磷灰石的红外图谱及修饰电极表面形态分析 | 第33-35页 |
·Pb~(2+)在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35-37页 |
·条件优化 | 第37-39页 |
·工作曲线 | 第39-40页 |
·干扰离子影响 | 第40-41页 |
·茶叶样品检测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3章 CHA/[BMIM]PF_6/SDBS/Nafion SPCE电化学传感器与I~-快速检测鱼粉中的痕量镉 | 第43-52页 |
·试验部分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电极的修饰方法 | 第44页 |
·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痕量镉 | 第44页 |
·鱼粉样品预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44页 |
·样品镉含量计算 | 第44页 |
·检测结果比较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修饰材料表征及传感器表面形态分析 | 第44-45页 |
·Cd~(2+)在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5页 |
·底液中添加KI原理 | 第45-46页 |
·条件优化 | 第46-48页 |
·工作曲线 | 第48-50页 |
·鱼粉样品检测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4章 CHA与HAP修饰电化学传感器效果比较 | 第52-71页 |
·试验部分 | 第52-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电极的修饰方法 | 第52-53页 |
·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痕量铅、镉、铜 | 第53页 |
·CHA和HAP电化学传感器效果比较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9页 |
·Pb~(2+)条件优化 | 第53-57页 |
·Cd~(2+)条件优化 | 第57-59页 |
·Cu~(2+)条件优化 | 第59-63页 |
·响应强度及稳定性比较 | 第63-65页 |
·线性范围比较 | 第65-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第5章 CHA/[BMIM]PF_6/SDBS/Nafion SPCE电化学传感器同时检测Pb~(2+)、Cd~(2+)、Cu~(2+)、Zn~(2+)四种重金属的初步研究 | 第71-76页 |
·试验部分 | 第71-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页 |
·电极的修饰方法 | 第71页 |
·方波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铅、镉、铜、锌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5页 |
·修饰材料表征及传感器表面形态分析 | 第72页 |
·条件优化 | 第72-74页 |
·不同质量浓度4种重金属离子的溶出伏安曲线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第6章 微型DPSA-1仪-SPCE检测值与绿茶中铅含量对应关系的建立 | 第76-80页 |
·试验部分 | 第77-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绿茶中的痕量铅 | 第77页 |
·检测值与铅含量关系的建立 | 第77-78页 |
·绿茶样品中铅含量的计算 | 第78页 |
·检测结果比较 | 第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79页 |
·最优选择条件 | 第78页 |
·拟合曲线 | 第78-79页 |
·方法验证 | 第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英文縮略表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