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尼古丁简介 | 第11-12页 |
| ·尼古丁性质 | 第11页 |
| ·尼古丁的产生和用途 | 第11-12页 |
| ·尼古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 第12-13页 |
|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降解尼古丁的微生物 | 第13-15页 |
| ·尼古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 | 第15-23页 |
|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潜在应用 | 第23-24页 |
| ·提高烟草的品质 | 第23页 |
| ·烟草废水的处理 | 第23-24页 |
| ·尼古丁代谢中间产物应用 | 第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转座子突变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26-37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 ·菌株、试剂和培养基 | 第26-27页 |
| ·所用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菌株活化培养 | 第28页 |
| ·转座子诱变 | 第28-29页 |
| ·尼古丁降解失活突变株的筛选 | 第29页 |
| ·转座子标签抗性基因的PCR验证 | 第29-31页 |
| ·突变株降解种子液的制备 | 第31页 |
| ·尼古丁降解能力的验证 | 第31页 |
| ·尼古丁及中间产物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 ·菌株HZN7诱变最适条件 | 第32-33页 |
| ·菌株HZN7诱变效率 | 第33页 |
| ·代表性转座子诱变突变株的表型分析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一株I型突变株的特性分析 | 第37-44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 ·试剂和所用仪器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 ·实验操作 | 第39-40页 |
| ·菌种种子液制备 | 第39页 |
| ·底物含量测定 | 第39页 |
| ·对比突变株N7-W13和菌株Shinella sp. HZN7 | 第39-40页 |
| ·突变株N7-W13对不同底物的降解 | 第40页 |
| ·尼古丁及其代谢中间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突变株N7-W13和菌株Shinella sp. HZN7的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 ·突变株N7-W13和HZN7对不同底物降解的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尼古丁降解相关基因的orf_(w13)-1 和orf_(w13)-2 克隆和功能鉴定 | 第44-6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55页 |
| ·试剂与培养基和仪器 | 第44-45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45-46页 |
|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转座子插入突变基因的SEFA-PCR克隆 | 第48-50页 |
| ·克隆序列的测定、组装和分析 | 第50-51页 |
| ·基因orf_(w13)-2 的单交换敲除 | 第51-52页 |
| ·orf_(w13)-1 和orf_(w13)-2 基因的功能互补 | 第52-54页 |
| ·重组菌株以及突变株降解尼古丁、6HN的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 ·尼古丁、6HN的检测方法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 ·SEFA-PCR克隆突变株N7-X5突变基因的分析 | 第55-57页 |
| ·基因的敲除与功能互补分析 | 第57-60页 |
| ·讨论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论文总结 | 第62-64页 |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 ·创新点 | 第63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