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平板型和非流线型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效能的数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高层建筑风环境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现场实测第16页
     ·风洞试验第16-17页
     ·数值试验第17页
   ·浙江省风能资源情况及政策导向第17-18页
   ·风机与建筑一体化的特点与难题第18-1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9-20页
第二章 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的基本理论第20-42页
   ·风工程基本理论第20-23页
     ·大气边界层与平均风剖面第20-21页
     ·地面粗糙度第21-22页
     ·平均风与脉动风特性第22页
     ·流场的湍流强度第22-23页
   ·风资源的评价指标第23-27页
     ·风能密度第24-25页
     ·有效风能密度和年有效风速时第25-26页
     ·风向频率第26-27页
     ·年平均风速第27页
   ·建筑环境中风能的利用第27-32页
     ·建筑环境中风场的特点第27-30页
     ·风能利用的基本形式第30-31页
     ·风能利用的可行性评价指标第31-32页
   ·风环境中的舒适度研究第32-35页
     ·相对舒适度(Beaufort)评价标准第33-34页
     ·风速概率统计评价标准第34-35页
     ·风速比评价标准第35页
   ·风力发电机概况第35-41页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第36-39页
     ·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第39-41页
     ·风机功率的影响因素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局部开洞的高层建筑风能利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2-82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第42-51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第42页
     ·流体控制方程第42-46页
     ·湍流模型理论第46-49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49-51页
   ·CFD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第51-55页
     ·基本假定第51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第51-53页
     ·湍流模型的选取第53-54页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54-55页
     ·计算方法第55页
   ·不同洞.形状的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5-67页
     ·基本模型及工况说明第55-56页
     ·风向角 φ=00时圆形与方形洞口的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效能对比第56-60页
     ·不同迎风角下圆形与方形洞口高层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对比第60-63页
     ·方形洞口建筑风能利用效能的影响因素第63-67页
       ·洞口的宽度第63-64页
       ·洞口的高度第64-66页
       ·洞口中心线高度第66-67页
   ·双侧开洞的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7-71页
     ·基本模型及工况说明第67-68页
     ·不同迎风角下单侧开洞与双侧开洞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对比第68-71页
   ·不同开洞数量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1-80页
     ·基本模型第72-73页
     ·上下开洞建筑物的风能利用效能第73-77页
     ·不同开洞距离建筑物的风能利用效能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高差屋顶的高层建筑风能利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第82-109页
   ·屋顶安装风机的基本要求[82]第82页
   ·非流线体型高层建筑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2-91页
     ·基本模型及工况说明第83页
     ·风向角 φ=0°时非流线体型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效能第83-85页
     ·不同风向角下非流线体型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效能第85-91页
   ·高差屋顶高层建筑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91-107页
     ·基本模型及工况说明第92页
     ·风向角 φ=0°时高差屋顶高层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第92-100页
     ·高差屋顶高层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的影响因素第100-107页
       ·屋顶高差第100-105页
       ·屋顶长度差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09-110页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水泥水化模拟的水泥石水渗透系数预测
下一篇:高铁站场地区开发理论与规划实践--以温岭高铁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