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社会公德教育论文

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兼论全媒体对公共精神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绪论第9-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 文献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0-13页
  1. 关于公共精神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2. 关于现有研究的简单述评第12-13页
 (三)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第13-17页
  1. 研究视角:“沉默的螺旋”与“议程设置”第13-15页
  2.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5-17页
二、公共精神的内涵与现状第17-24页
 (一) 内涵:公共领域内释放着“公共性”的价值命题第17-21页
  1. 公共精神是什么第17-19页
  2. 公共精神与公共道德、公民精神的区别第19-21页
 (二) 现状:公共领域内“公共性”与自我表达的贫瘠第21-24页
  1. “公”、“私”不分,漠视公共领域第21-22页
  2. 公共领域自我表达的不理性第22页
  3. 公共领域自我表达的不作为第22-24页
三、全媒体对公共精神的“双面”影响第24-34页
 (一) 全媒体对公共精神的负影响第24-28页
  1. 全媒体:媒介及其功能的总和第24-25页
  2. 全媒体中公共精神式微的逻辑演绎第25-27页
  3. 全媒体中“人(议程设置者)”的失度与失控第27-28页
 (二) 全媒体对公共精神的正影响第28-34页
  1. 全媒体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第28-29页
  2. 全媒体实现了广泛的公共参与第29-32页
  3. 全媒体营造了双重“意见气候”第32-34页
四、公共精神贫困的原因探析第34-40页
 (一) “伦理本位”传统社会形态的影响第34-35页
  1. 传统集团生活:社会陋习滋生蔓延第34-35页
  2. “法理”长期缺席:徇情枉法现象泛滥第35页
 (二) “唯经济论”思维模式的影响第35-37页
  1. 漠视文化作用:价值观迷失、扭曲第36页
  2. 文化作用异化:功利主义文化盛行第36-37页
 (三) 全媒体生态系统部分失衡的影响第37-40页
  1. 过度商业化:信息选择性失衡第37-38页
  2. 过度媒体化:舆论秩序失衡第38-40页
五、全媒体时代公共精神的培育策略第40-49页
 (一) 坚持德治与法治结合,建构现代意义的集团生活第40-42页
  1. 努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摒弃社会陋习第40-41页
  2. 大力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捍卫公序良俗第41-42页
 (二)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除“唯经济论”思维模式第42-44页
  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2页
  2. 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现代教育的功能第42-44页
 (三) 净化全媒体生态环境,完善全媒体生态体系第44-49页
  1. 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做好“议程设置”第44-45页
  2. 培养坚实的核心,与“沉默的螺旋”作斗争第45-47页
  3. 提升民众媒介素养,让其学会“说话”和甄别信息第47页
  4. 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健全全媒体生态系统监管体系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5页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