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卫星测高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测高技术在极地冰盖、海冰和内陆冰川监测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 ·测高技术对于极地冰盖和海冰高程变化的监测 | 第14-15页 |
| ·卫星测高技术对于内陆冰川变化的探测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ICESat和CryoSat-2卫星测高原理 | 第17-34页 |
| ·ICESat卫星及激光测高原理 | 第17-25页 |
| ·ICESat卫星任务概述 | 第17-18页 |
| ·ICESat/GLAS激光测高原理 | 第18-21页 |
| ·ICESat激光测高数据误差分析 | 第21-23页 |
| ·ICESat数据产品 | 第23-25页 |
| ·CryoSat-2卫星及雷达测高原理 | 第25-33页 |
| ·CryoSat-2卫星概况 | 第25-26页 |
| ·SIRAL测高仪及测量模式 | 第26-28页 |
| ·SIRAL测量原理及误差来源 | 第28-31页 |
| ·CryoSat-2数据产品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极地冰盖和海冰高程变化 | 第34-54页 |
| ·研究区域介绍 | 第34-36页 |
| ·西南极冰盖 | 第34-35页 |
| ·北极海冰 | 第35-36页 |
| ·利用ICESat交叉点法分析探测西南极冰盖高程变化 | 第36-39页 |
| ·交叉点法 | 第36-37页 |
| ·实例分析 | 第37-39页 |
| ·利用CryoSat-2重复轨道平面拟合法确定西南极冰盖高程变化 | 第39-45页 |
| ·重复轨道法 | 第39-40页 |
| ·重复轨道最小二乘平面拟合法 | 第40-42页 |
| ·实例分析 | 第42-45页 |
| ·卫星测高与GRACE结果的比较 | 第45-48页 |
| ·利用线性和正弦/余弦组合模型估计极地冰盖高程变化 | 第45-47页 |
|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47-48页 |
| ·IceBridge数据探测北极海冰干舷高变化 | 第48-52页 |
| ·IceBridge任务简介 | 第48-49页 |
| ·海冰干舷高的计算 | 第49-51页 |
| ·利用交义点分析北极海冰干舷高变化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4 利用卫星测高探测青藏高原局部冰川高程变化 | 第54-66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4-55页 |
| ·所使用的数据集 | 第55-59页 |
| ·卫星测高数据 | 第55页 |
| ·SRTM数字高程模型 | 第55-56页 |
| ·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 | 第56-58页 |
| ·数据预处理及基准统一 | 第58-59页 |
| ·利用线性回归探测冰川高程变化 | 第59-62页 |
|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 ·实例分析 | 第60-62页 |
| ·基于DEM模型的重复轨道法探测冰川高程变化 | 第62-64页 |
| ·基于DEM模型的重复轨道法 | 第62-63页 |
| ·实例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