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研究成果概述 | 第8-9页 |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研究 | 第9-13页 |
(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概念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特征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内容及实现挑战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一)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内容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实现面临的挑战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实现的对策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一) 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16页 |
(二) 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引导 | 第16页 |
(三) 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力 | 第16-17页 |
(四) 培育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 | 第17页 |
(五)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 | 第17页 |
五、简要述评 | 第17-20页 |
(一) 主要的成就 | 第1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前言 | 第20-22页 |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含义、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 第22-30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 | 第22-2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含义 | 第22-23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含义 | 第23-24页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含义 | 第24-25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特征 | 第25-27页 |
(一) 先进性 | 第25页 |
(二) 持久性 | 第25-26页 |
(三) 渗透性 | 第26页 |
(四) 隐蔽性 | 第26-27页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研究意义 | 第27-30页 |
(一) 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研究 | 第27页 |
(二)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 | 第27-28页 |
(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28页 |
(四) 促进高校师生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内容及实现的挑战 | 第30-52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内容 | 第30-38页 |
(一) 导向功能 | 第30-32页 |
(二) 激励功能 | 第32-34页 |
(三) 塑造功能 | 第34-36页 |
(四) 凝聚功能 | 第36-38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实现面临的挑战 | 第38-52页 |
(一) 社会错误思潮的冲击 | 第38-42页 |
(二) 高校腐败现象的干扰 | 第42-43页 |
(三) 高校不良党风的侵蚀 | 第43-45页 |
(四) 消极文化因素的阻碍 | 第45-48页 |
(五)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的抑制 | 第48-52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实现的措施 | 第52-66页 |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第52-54页 |
(一) 提高学校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第52页 |
(二) 发挥高校理论阵地的优势推进理论发展 | 第52-53页 |
(三)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进行思想武装 | 第53页 |
(四)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 第53-54页 |
二、加强教育预防高校腐败 | 第54-56页 |
(一)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 第54-55页 |
(二) 加强个人廉洁自律 | 第55-56页 |
三、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 第56-57页 |
(一) 加强教育,深化宗旨意识 | 第56页 |
(二) 健全制度,严防作风问题 | 第56-57页 |
(三) 强化监督,杜绝作风问题 | 第57页 |
四、建设高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57-60页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 | 第58页 |
(二) 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 | 第58-59页 |
(三) 坚持继承和创新优秀文化 | 第59-60页 |
(四) 坚持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 | 第60页 |
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 第60-66页 |
(一)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质 | 第60-62页 |
(二)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 | 第62-66页 |
结束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