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代物清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选题背景第9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理论意义第9-10页
     ·实践意义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3页
     ·我国第10-11页
     ·德国第11-12页
     ·日本第12-13页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代物清偿制度的基本原理第15-28页
   ·代物清偿的基本概念第15-20页
     ·代物清偿的含义第15-17页
     ·代物清偿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7-20页
   ·代物清偿的法律关系第20-25页
     ·代物清偿的主体第21-23页
     ·代物清偿的客体第23-25页
     ·代物清偿的内容第25页
   ·代物清偿行为认定的条件第25-28页
     ·原有债的关系存在第25-26页
     ·他种给付应当不同于原定给付第26页
     ·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第26页
     ·当事人双方达成合意第26-27页
     ·清偿受领人现实受领他种给付第27-28页
第3章 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现状第28-29页
     ·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8页
     ·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第28页
     ·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学界观点第28-29页
   ·目前我国代物清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9-34页
     ·代物清偿制度效力规定不明确第29-30页
     ·替代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不具体第30-31页
     ·第三人代物清偿现象规制不足第31-33页
     ·原给付与他种给付价值衡量误区第33-34页
第4章 境外代物清偿制度的借鉴第34-38页
   ·德国第34-35页
     ·德国代物清偿制度的学理观点第34页
     ·德国代物清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4-35页
   ·日本第35-36页
     ·日本代物清偿制度的学理观点第35页
     ·日本代物清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5-36页
   ·我国台湾地区第36-37页
     ·我国台湾地区代物清偿制度的学理观点第36页
     ·我国台湾地区代物清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6-37页
   ·境外代物清偿制度的启示第37-38页
     ·将代物清偿现象法律制度化第37页
     ·补正代物清偿观点存疑之处第37-38页
第5章 完善我国代物清偿制度的建议第38-47页
   ·统一代物清偿的处理标准第38-43页
     ·正确认知代物清偿与原债效力的关系第38-39页
     ·合理处理代物清偿未实际履行的情形第39-40页
     ·深入分析代物清偿他种给付瑕疵问题第40-43页
     ·理性看待代物清偿中差额部分的衡量第43页
   ·明确代物清偿的清偿地、清偿费用和清偿期限第43-45页
     ·代物清偿合同的清偿地第43-44页
     ·代物清偿合同的清偿费用第44页
     ·代物清偿合同的清偿期限第44-45页
   ·厘清代物清偿与司法实践中以物抵债的关系第45-47页
     ·以物抵债与代物清偿的实质内容相同第45-46页
     ·以物抵债是执行中对代物清偿的移植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房产借名登记中事实权利人保护问题研究